供需失衡招来蒜你狠 农业产业化如何良性发展
如今居民普遍感觉是“蔬菜贵了”,以大蒜为例,如今部分地区已经涨到了10元一斤。从大蒜的价格走势来看,虽然在2月份有了小幅调整,但是3月份仍旧是“蒜你狠”行情。大蒜价格猛涨,但是反映在供求端却是这样一番光景:产区交易难买,终端市场难卖,价格虽高,但对于大蒜贸易商来说,走货不畅,并没有为玩家们带来多少利润。
从其背后的供需关系来看,口感较好的库蒜余量较少,导致让买家取得了定价权。卖家奇货可居漫天要价,最终却导致大蒜销售市场消费行为并不活跃。
另外,由于近年来大蒜价格持续走高,让不少农户跟风种植,不过这一部分人群多是散户,对于大蒜价格不是很敏感。而那些包地种植的大户由于规模庞大,大蒜产业链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随着当下我国农业逐渐走向产业化,各类农产品都将会走向规范化、规模化运作。而眼下类似于大蒜这样的小宗农产品,其价格涨跌完全是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由于缺乏组织调控,农户基本上多是根据该类农产品当年的价格来进行种植——价格上涨农户跟风种植,最终导致供应量增加,进而引发价格回落;而农户收益受损,势必会降低种植积极性,导致来年供应量减少,价格也会上涨,从而再次引发农户跟风种植。
如此循环往复,不管是农产品种植销售都具有极大地波动性。对于我国农业走向产业化来说,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因此,未来只有做好宏观调控,找到农产品供需的平衡点,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毕竟,避免行业的波动,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而让行业玩家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如今在农业领域,尤其是大蒜、生姜等小宗农产品,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大,不像小麦、玉米等品种,一旦供过于求、引发价格下跌就会有国家收储政策来保证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不过,这到也给了投资者发展的机会。
如何对农产品种植进行统筹规划?如何做好市场空间的评估?只有对某一品类的供需状况做到了然于心,才能掌握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在自身获取利益的同时,也将农产品价格平衡在一个合理位置,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想要做好这一点,农业、农产品销售的信息化是最有效的工具。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生产、销售平台,已经成为不少投资者入局农业产业化的方式。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当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市场规模十分庞大,仅安徽一省的农产品加工产值就要在2021年达到1.5万亿。放眼全国,农业产业化更是机遇无数。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背景与环境;国际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经验;中国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中国农业产业化...
p41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