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产业所存矛盾日益凸显 改革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校办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长期受到教育和管理双重体制约束和限制,校办产业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亟需通过深入改革来切实解决。
客观来说,校办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就业岗位、培育产业人才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逐年增加。
整体上看,校办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从单一型加工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转变。不过,整体规模趋于小型化、分散化,发展不平衡,经济效益差,问题同样不少。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校办产业运营情况与发展模式分析报告》分析,校办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产权不明晰是校办产业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大多数高校与校办企业之间存在产权关系不明晰问题,产权关系未理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办企业发展壮大。
第二,权责不明确,事企不分。校办企业通常被认为是高校下属部门,因此表面上是企业,实际上执行事业化管理。这导致校办企业无法独立自主经营,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第三,市场参与度不足。由于采用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校办企业经营所需资金都由高校提供,经营利润也由高校调动支配,致使校办企业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
第四,缺少用人自主权。校办企业一般没有真正的用人自主权,都是由高校按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规定办理,但校办企业职工又不能享受高校职工待遇,使得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
第五,人才结构不合理,管理和经营人才匮乏。由于背后有高校支持,校办企业的科技人才不缺,但管理和经营人才匮乏,成为发展壮大的一大制约。
第六,考核标准不合理,不能客观反映校办企业真实情况。按照目前的考核标准,缺少一定的硬性对比关系,不能真实反映校办企业经营情况。
第七,资金短缺。校办企业由于投融资渠道不畅,导致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办产业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首先要理顺产权关系,做到事企分开,同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优势。总值,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才能促进校办企业快速发展。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国外校办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中国校办产业发展现状与模式;中国普通高校校办产业发展统计;中国教育部直属校办产业发展统计;中国不同类型高校校办产业...
p22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