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小目标”背后 还有一场主题公园的虎狼之争
相信很多人被王健林的“小目标”给刷屏了,首富的这句话来自一档访谈节目。在访谈中,王健林不但提了“一亿元小目标”,还提到了与迪士尼间的竞争。
在王健林看来,迪士尼成本太贵,算上土地、建造、管理等,基本是万达城的五倍。这也是王健林敢豪言“让迪士尼20年之内都盈不了利”的底气。
在下定论前,需先了解迪士尼的盈利模式。迪士尼的盈利模式比较特别,应称之为“影视娱乐驱动型”,亦即“利润乘数模式”,旗下业务环环相扣,包括动画制造、影视娱乐、主题公园、消费产品等。
即便是迪士尼主题公园,其营收也不仅限于门票,来自衍生消费品的收入才是重头戏。据统计,迪士尼的酒店、餐饮和纪念品销售收入至少已占该集团总体收入的60%以上,门票收入仅占20%~30%。
迪士尼在美国本土之外的乐园项目,分为“合资模式”和“特许经营模式”。比较有趣的是,唯一盈利的迪士尼乐园项目是东京迪士尼,采取的是“特许经营模式”,其他“合资模式”则处于亏损。
正因此,王健林认为上海迪士尼难以盈利,而这就给了万达城赶超的机会。
万达城全称为万达文化旅游城,是万达与地方政策合作的项目,所以在拿地方面有很大优势,这是其一。另外,万达在盈利模式,靠的是物业来反哺乐园,这是其二。
由此来看,万达城和迪士尼乐园有很大不同,其面向的消费对象也不同。万达城拥有更大的灵活性,而不用拘泥于“主题公园”的限制;迪士尼乐园则更依赖于IP及运营。
不管如何,双方在主题公园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响,王健林更是丝毫不掩其在这个领域的野心。王健林大举布局文化旅游背后,是潜力巨大的主题公园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公众出游率不断提高,游客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和升级,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升温。而主题公园因其鲜明的主题概念、独具特色的观光和游乐环境使游客的体验、互动和参与感增强,受到消费者追棒。
因此,未来主题公园的市场需求会逐步释放,更多主题公园度假旅游项目开门迎客。届时,上海迪士尼乐园面对可能就不只是万达城,竞争将更为激烈。迪士尼会不会陷入“好虎架不住群狼”局面,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主题乐园行业的现状趋势、机遇挑战、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主题乐园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主题乐园行业未来...
p4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