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新政满一月后平台很受伤 或设一年过渡期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跨境电商税改新政或延长一年过渡期,除保留税率调整,其他按原有方式进行。在此之前,跨境电商新政实施仅满一个月,但带来的争议却从未停休,在实际操作中,平台商更是苦不堪言。
据统计,在新政实施一周后,郑州、深圳、宁波等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进口单量比之前下降了70%、61%、62%。原因是部分跨境电商无法提供通关单所需的资质、单据证明,一些商品无法进口,遭遇了无货可进的尴尬。
为此,拟设缓冲期让市场逐步适应新政。新政的实施,本质上是让跨境电商阳光化,不再是以前偷税漏税的灰色产业,把跨境电商打造成规范化、机制化、规模化的一个平台。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效果并不理想,但可以确定的是,新政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在跨境电商之前购买海外商品主要通过海淘方式,而海淘市场的兴起最开始则因为境内外商品存着套利空间,很多人通过“代购”的方式来牟取利益,造成了走私、水客、虚假报关等“灰色通关”现象屡禁不止。从2010年开始,国家才开始加强对海淘市场的监管,海淘市场逐渐阳光化。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98~2003年间,以阿里巴巴国际站、环球资源网为代表,是一种线上发布、线下交易的模式,中间流通链条较为复杂,商品由中国工厂生产,经国外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到达外国消费者。
第二阶段是2004~2012年间,以速卖通、敦煌网为代表,可以在网上直接促成交易,并提供物流、客户管理等服务,流通链有所减少。第三阶段则是从2013年至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出口企业可以跳过传统贸易中的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销售模式。
跨境电商的出现使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压缩过去花费在中间环节的成本,同时可以根据客户反馈做出更贴近市场的产品。此外,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面向全球,能够快速的将全球物流、金融、仓储等贯穿起来。
跨境电商产业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开展跨境电商外贸企业就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就有5000家,跨境电子商务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跨境电商中来。跨境网络交易规模增长同样明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站在跨境电商的风口-中国传统商贸企业转型方向与策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跨境电商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0%。
在2013年,整个跨境电商进口交易额不到3000亿元,到2014年时,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进口占比约14.6%。按照此趋势发展,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到6.5万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p14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