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乐手机破产 行业寒冬互联网手机难逃一劫
曾几何时,在小米手机热销效应下,互联网思维造手机成为风尚,这股潮流甚至将传统手机厂商逼得“喘不过气来”,只能走上“互联网+”的道路转型。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也没有料到,风光无限的互联网手机品牌们也仅精彩了几年,之后便在行业寒冬下,迎来巨大发展考验,大可乐手机品牌破产,是互联网手机洗牌潮的一个开始。
近日,大可乐手机品牌创始人丁秀洪对外表示,由于行业残酷竞争以及资本洗牌等原因,大可乐手机将暂停全线业务,包括硬件研发、软件开发、市场运营以及商务合作等业务,同时也将停止KeleUI的升级服务。实际上,这委婉地说明了大可乐手机品牌的破产。
大可乐手机是一家互联网手机品牌,于2012年成立,创始人丁秀洪有网易副总编的从业经历,同年11月,大可乐手机发布了第一款手机产品,截至目前,大可乐手机共推出了8款手机产品,价格都在千元以内。
2015年10月,大可乐手机代工厂厂深圳云辰基业通信有限公司倒闭,当时媒体已经开始猜测大可乐手机已经陷入困境,如今丁秀洪的表态,更是坐实了媒体猜测。谈及破产原因时,丁秀洪认为,互联网巨头不断进军手机领域,行业竞争激烈;同时不期而遇的资本寒冬更是导致了公司无法兑现早期的投资协议,做出创业公司,大可乐没有找到可以突围的方法。
对此,业界认为,大可乐手机破产并不意外。事实上,虽然当前手机市场看似红火,但发展隐忧已经凸显。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手机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1.68亿台,同比增长缩减至25%,预计2015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13亿台,同比增长进一步下滑至12.4%。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变缓成为趋势,中国也无法避免。
目前,国内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0%,中国机市已经从新机走向换机时代,严酷的竞争形势对国内手机厂商是巨大发展考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互联网品牌手机的营销思维不再能左右市场,产品品质与体验又再次成为衡量手机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标准。
君不见,以往手机业互联网营销“鼻祖”小米业已转型,从营销回归产品本质,未来互联网手机品牌要想继续存活,也需要重视研发与生产,否则只能在行业寒冬下被无情淘汰。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
p43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