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郭台铭成功抱得夏普归 富士康将不再惧怕苹果远离

分享到:
 2016-02-25 14:25:25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18G0

最终,夏普董事会接受了鸿海精密约407亿元的收购提议,郭台铭成功抱得夏普归。

夏普因业绩亏损寻求“卖身”时,鸿海精密就表示出极高兴趣。不过早前鸿海并未出具详细收购提议,日本政府也不希望夏普拥有的先进液晶电视技术流落到中国,因此极力促成日本企业收购夏普。今年2月,鸿海精密董事长郭台铭亲赴日本大阪夏普总部,与夏普高层进行细节磋商,最终实现了收购夏普的心愿。

前瞻经济学人

业界认为,鸿海承诺保留夏普品牌,在并购后不会大规模改组管理层,是鸿海拿下夏普的重要原因。志得意满的郭台铭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我们不想毁掉这家公司,会保留100年。与我们合作是明智决定。”

至此,夏普收购一事基本尘埃落定。但更多疑问随之出现,郭台铭为何对夏普如此执念?收购夏普对鸿海又有什么积极影响?

众所周知,鸿海精密以代工起价,其子公司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这家公司依靠苹果订单,近年来飞速发展。不过,遗憾地是,富士康也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代工行业的普遍困境:经济下行、手机市场萎靡、用人成本上涨、手机厂商对代工企业的剥削……以上因素冲击下,富士康也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苹果手机订单中,归属于苹果公司的有为58.7%,留给大陆劳动力市场的仅为1.8%。苹果为了削弱代工厂商的议价权,会在全球寻找更为合适的合作伙伴,富士康只能妥协苹果的低利润要求,以订单量赚“辛苦钱”。同时,有关苹果要远离富士康的传闻屡见不鲜,这也使得富士康“战心惊”。

拿下夏普后,富士康能顺利进军液晶电视生产,且利润空间不会被左右。有了夏普作这个强大资本后,富士康摆脱了对苹果的病态依赖,未来将不再惧怕苹果远离大陆市场。

鸿海的积极求变,为大陆代工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启示。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代工告显示,40000余家代工企业,其中亏损、面临生存危机的代工厂高达70%,剩余30%的企业谋求转型。未来,随着发展形势进一步恶化,将有更多代工企业向智能化生产以及高利润产品代工领域转型。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37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