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出台文件将促航空机场业发展
九、绿色机场建设的机遇
航空运输业的负外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空气污染:随着空中交通的发展,大量废热、废气和污染粒子排放到空中,给空气造成污染,特别是在对流层顶飞行的民航飞机排出的氧化碳气体,是破坏臭氧的催化剂之一。有研究表明,飞机废气可导致臭氧减少10%。
噪声污染: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飞机产生的噪声成为城市噪声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之一。机场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万人次后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航空器噪声影响问题。2008年中国民航的整体排放的外部成本为50606.94万元。飞机不仅在低空飞行和起落时产生噪声,超音速飞机在飞行速度超过音速时还会产生很强的声爆,而且噪声作用的范围达到数十公里。为了避免飞机噪声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机场一般需要建在远离城市和居民点的地方,飞机航线也避开大城市的上空,但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机场对城市的污染也越来越突出。在中国,部分机场由于与周边地区村民的对立,引发了村民的一些过激行为。
交通拥挤:交通拥挤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交通运输问题之一。航空运输由于机场容量和航线有限,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拥挤。当发生拥挤现象时,飞机会排队等候飞行,或在空中盘旋等候着陆。时间的延误无疑会降低飞机的运营效率,使飞机成本增加,也增加了旅客的候机和旅行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建设绿色机场进一步加强环保和节能减排体系建设,完善行业节能减排组织架构和法规标准,推进节能减排管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2006年中国民航局下达的《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民航单位的单位产出能耗下降20%,达到目前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
十、航空业成为战略性产业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民航业定为战略性产业,把发展民航业提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民航的发展带来战略性机遇。
航空作为出行方式的一种,其主要特征就是高速、快捷。自1990年以来,中国航空旅客运输量增长速度一直超过铁路和公路的运输量,200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航空旅客运输量的增长有加快趋势。2000-2006年间,民航、铁路、公路旅客运输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是16%、6.5%和7.5%。航空旅客运输量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从 1980年的0.35%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12.1%。但这一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很低,2006年美国、英国、日本的这一比重分别是183%、160%和74%。
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航空业一旦起飞,其年均增长速度通常是GDP增速的1.5-2.0倍,且行业成长期可达30年-40年。1990-2005年,我国航空业增速是GDP增速的1.7倍。据国际机场协会(ACI)研究,每年100万航空旅客运输量相当于产生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增加2500个就业岗位。
按国际通常的评估方式,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航空运输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阶段。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政策上的利好使民航的核心业务之一的机场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可以预见,未来机场数量和整体覆盖范围将大幅增加。按照民航业“十二五”规划,新建、扩建和改建干支线机场,将达到230个;80%以上人口在100公里内能够享受到航空服务。
了解更多相关机场业发展前景分析请查看: |
2014-2018年中国航空机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机场建设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行业市场需求前瞻与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航空机场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航空机场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航空机场行业未来...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