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预见2025:《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分享到:
 2025-02-12 10:00:4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6442G0

行业概况

1、人工智能定义

根据《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人工智能被定义为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人工智能的三大特征如下:

图表1:人工智能三大特征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涵盖行业庞大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为硬件设备和数据设备,其中包括芯片、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服务等,为人工智能提供数据服务和算力支持;中游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技术核心,包括通用技术、算法模型、开发平台三个方面,涵盖了机器感知、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图谱、基础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下游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产品和场景,涉及交通、医疗、安防、金融、家居、制造等多个领域。

图表2: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游代表性企业主要包括寒武纪景嘉微大族激光万集科技美林数据、讯鸟软件等企业,主要为中下游客户提供基础设备和服务;中游企业主要为人工智能构建技术路径,代表性企业有商汤科技、科大讯飞、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百度集团等;下游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应用层,包括长安汽车、小鹏汽车、美的集团川机器人蓝思科技精伦电子等企业。

图表3:人工智能行业全景图谱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相较于国际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晚,萌芽于1978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人工智能产业在过去近20年渡过探索期和成长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务院于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及将人工智能列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科技项目。2020年,“十四五”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建设重要一环,将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肩负着推动万亿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图表4: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历程

行业政策背景:加快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创新,加速人工智能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到2024年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等,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走向规范化应用。

图表5:截止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一)

图表6:截止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家层面发展政策汇总(二)

行业发展现状

1、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

2024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披露,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500家。

人工智能的生态格局,无论是专用还是通用领域,都围绕“底层-中层-顶层”的技术和产品架构逐渐成形,每一层架构中,都有不同的企业参与,最终形成围绕AI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生态圈。

图表7: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格局三层基本架构

我国人工智能行业以应用层企业为主,基础层和技术层实力相对较弱。在4311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中,基础层企业428家,占比9.93%,它们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软硬件和基础设施服务商;技术层企业1233家,占比28.60%,它们是包括核心算法在内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生产企业;应用层企业2650家,占比61.47%,它们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和应用企业。

图表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层次分布(单位:%)

2、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场发展较快

中国大模型数量排名仅次于美国,我国前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各项部署为大模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经建立起涵盖理论方法和软硬件技术的体系化研发能力,形成了紧跟世界前沿的大模型技术群。数据显示,截止至2024年Q1,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累计发布数量达478个。

图表9:2020-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累计发布数量(单位:个)

3、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接近6000亿元

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和人才的驱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已步入世界前列。《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度)》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3.9%。2024年9月,国家工信部披露,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人民币。

图表10:2019-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

4、在互联网、电信等应用领域渗透水平较高

受益于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广泛地渗透和应用于诸多垂直领域,产品形式也趋向多样化。根据IDC与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在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渗透度排名中,Top5的行业依次为互联网、电信、政府、金融和制造。此外,交通、服务、教育等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力度也可圈可点。

图表11: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渗透率(单位:%)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广东等地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

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在4311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省份分布中,在各省市自治区中,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等地。其中,北京市占比最高,为29.04%;其次是广东省,占比为21.90%,主要分布在深圳市和广州市;排名第三的是上海市,占比为13.99%。

图表12: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区域分布占比(单位:%)

我国人工智能骨干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区。在4311家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集群分布中,排名第一的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占比31.7%;排名第二的是京津冀地区,占比30.1%;排名第三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占比21.9%。

图表13: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地域分布情况(单位:%)

2、企业竞争:应用层参与企业多,竞争激烈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榜单,进入榜单前列的企业包括了百度、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科大讯飞、小米、商汤、字节跳动、浪潮、京东、美团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

图表14:2024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综合实力TOP100前50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发展趋势:可靠可控,与社会各方面深入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人工智能已应用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人工智能风险引起普遍担忧,因此,对于安全可信人工智能技术的需要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动人工智能可靠可控的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另一方面,随着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提升,将提供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打开新的空间,使得其与社会各方面进一步融合。

图表15: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

2、发展前景:人工智能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应用场景的深度发展,牵动着以AIGC、数字人、多模态、AI大模型、智能决策为代表的技术浪潮。这些尖端技术为市场注入广泛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潜力,同时,企业对自身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推动也催生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多样性的需求,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初步测算2025-2030年期间,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0亿元的规模目标。

图表16: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人工智能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9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