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策略及市场预测分析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价值链及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1.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1、研发能力显著提升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整体研发能力和产品水平大幅提升,初步掌握了高速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重载和快捷货运列车、城轨车辆、大型养路机械、列车运行控制、行车调度指挥、计算机联锁、综合监控等产品制造技术。
2、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已初步建立了国家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框架,已建成以现代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国家级研发机构10家,国家创新型企业5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形成了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覆盖基础技术、共性技术、产品实现技术的研发创新体系。
轨道交通装备市场规模分析
2012-2016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012年行业销售收入为85.0亿元,;2013年销售收入为83.2亿元,同比下降2.1%;2016年销售收入为142.5亿元,同比增长14.4%。
轨道交通装备市场格局分析
根据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SCI Verkehr公司出版的最新一期《世界铁路技术装备市场》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北车占据世界地铁车辆市场份额的21%,位居世界同行的首位。
在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竞争中国,从2009年到2013年间,除2012年京车装备拿下7.7%的市场份额外,南北车两家竞争的四年中,中国南车市场份额均过半。但这些年中,中国北车的市场中标金额均超过50%。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预测
“十三五”期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初步预计到2022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将超过230亿元。
2. 轨道交通产业价值链分析
轨道交通产业链简介
轨道交通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到基建施工、工程机械、配套设施,最后成为机车辆,并配备智能化设备。
轨道交通装备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分析
按照2012-2016年各城市预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10499.99亿元和以上比例计算,将为车辆制造行业带来1239亿元收入,平均每年收入247.8亿元;为通信及信号系统带来1120亿元收入,平均每年收入224亿元。
3.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动车组
1、动车组运行数量
2016年,我国铁路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运营动车组数量达到2000多组,占世界高铁运营动车组的50%以上,电力机车1.2万台,蒸汽机车已经全部淘汰,内燃机车比例逐年降低,铁路真正成为绿色交通工具。
3、动车组发展规划
全面掌握动车组及客运列车技术,提高客运轨道交通装备的可靠性、舒适性、可维护性,完善时速300公里以上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研制,开发适应高寒、高热、高风沙、高湿、广域等不同系列的谱系化动车组,满足跨线、跨网的旅客运输提速提效需要。以高速动车组技术为基础,结合城际交通实际,形成城际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与产业化体系,满足城际轨道交通需要。
2、动车组技术研发进展
2015年6月11日,由中国中车旗下公司戚墅堰所自主研制的CRH380B高寒动车组齿轮箱通过了30万公里运营考核,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齿轮驱动装置自主研发再获重大突破。
2016年10月19日,马钢生产的动车组D2动力车轮和动车组D2非动力车轮顺利通过CRCC产品认证,中国高铁由此穿上了马钢“跑鞋”,实现了动车组车轮关键技术突破。
重载列车
1、重载列车运行情况
大秦线以占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8.4‰的长度完成了10%的货物运输量,不仅早就突破了设计年运量1亿吨,而且还大大突破了世界重载铁路的理论极限。连续4年实现了年增运煤炭5000万吨,相当于新建两条同等运力的双线电气化铁路,创下了铁路运营密度、运输效率、干线年运量等多项世界之最。
最近几年,为缓解我国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特别是运力不足的“瓶颈”制约,大秦铁路通过扩能改造和技术创新,运输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2、重载列车发展规划
轨道交通设备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全面突破30t及以上轴重重载机车和货车技术、时速160公里快捷货运机车和货车技术,深入研究轴重与线路桥梁匹配关系、速度与牵引质量匹配关系、车辆与站场匹配关系等,开展全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大轴重重载货车、快捷货运列车的配套研发,研发制造满足国际市场不同限界要求、不同供电制式的,覆盖全部货物运输需求的系列货运列车。
中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价值链及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
海洋工程装备需求
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而未来5-10年内海洋油气开发的年均投资总量将会达到500亿美元的水平上,这将与世界船舶市场的投资规模大体相当,随着海洋油气开发向深水进军,市场规模还将扩大。如果海工装备制造业能占其中的20%以上的市场份额,再加上海工配套方面的产值,海工装备就能成为一个产值达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前景预测
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订单金额变化趋势,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以及海洋油气开采对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拉动,预计到2022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订单额约为53亿美元。
海洋工程装备规模
根据EIA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海工装备船队中,移动钻井有908艘,移动生产平台有287艘,固定生产平台有8893艘。
2016年,我国海洋工程专用设备制造行业资产总额为1269.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5.78亿元,同比增长7.65%;实现利润总额26.92亿元,同比增长155.64%。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
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价值链分析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简介
海工装备产业链主要包括3大环节:装备设计、装备总装建造和配套设备。在价值分布方面,装备设计约占5%,装备总装建造约占40%,而配套设备占比高达55%。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各环节价值分析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呈现出一种混合式的产业链,由销售经营、设计研发、物资设备采购、生产制造、运输及售后服务串联而成,缺一不可,环环相扣,而提高每一个环节的附加值则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
3.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点装备发展规划
半潜式钻井平台
1、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数量
根据Rystad Energy的数据,2016年共有114座半潜式钻井处于Warm Stack或者Cold Stack状态,全球目前现役半潜式钻井286台,利用率为60%,从2014年中期开始,全球共有71座半潜式钻井被拆解。
2、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运营率
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运营率在2014年全年保持在高位,而在2015年3月后,运营率数据开始下挫之路,至2016年12月已降至56%。
3、全球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竞争格局
在半潜式钻井平台市场,新加坡处于领先地位,吉宝和胜科海事两大集团的手持订单量为10座,市场占有率30%以上。中国也紧随其后,建造交付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超过15座。2012年新加坡企业实现半潜式钻井平台10座的接单量,中国船企半潜式钻井平台1座,总体来看在半潜式钻井平台方面,新加坡企业的优势依旧较为明显。
4、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需求预测
目前全球至少有50%的设备需要更新。
5、国内半潜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
“海洋石油981”由中国海油全额投资60亿元建造,它整合了全球一流的设计理念和一流的装备,是世界上首次按照南海恶劣海况设计,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选用DP3动力定位系统,1500米水深内锚泊定位。中国海油拥有该船型自主知识产权,详细设计由中国船舶集团708所完成,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建。
6、国内半潜式钻井平台研究规划
半潜式钻井平台方面,突破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和建造技术瓶颈,完成首台业绩;寻求国外技术合作,突破FPSO上部模块的设计和建造瓶颈,形成15-30万吨系列FPSO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工程总承包能力。
自升式钻井平台
1、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订单量
2014年,全球海工装备制造市场手持订单自升式平台101座。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在建自升式钻井平台共126座。
2、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利用率
在运营市场需求疲软、供应严重过剩的背景下,新租约招标数量明显减少,已有租约被提前终止也成为常态,海工装备利用率在此背景下进一步下探,运营市场竞争趋向白热化,目前绝大多数海工装备租金水平已经接近甚至是低于运营成本。
3、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竞争格局
世界上主要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设计公司有:美国的Le Tourneau,F&G,BASS与BMC,荷兰的MSC,日本的三井海洋开发与Hitachi Zosen以及法国的CFEM。每个公司已经形成多种型号的系列产品。当前技术领先的是Le Tourneau,MSC和F&G。
4、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需求预测
目前全球Jack up约70%将会到期,考虑到部分浅海油田产量下降对Jack up需求减少的影响,当前至少有50%的设备需要更新。
5、国内自升式钻井平台发展现状
◆中石油新建两型自升式钻井平台
中国石油集团于2004年11月成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但仅有一艘“港海1号”平台(现改称“中油海1平台”)。所以公司一成立,就立即部署打造新的钻井平台。
◆中海油新建JU2000型自升式钻井平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海洋石油941”自升式钻井平台于2005年3月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开工建造,2006年5月31日交付使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水深最深、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6、国内自升式钻井平台研究规划
自升式钻井平台方面,突破400英尺水深新型自升式平台总体设计、桩腿及悬臂结构研究等关键技术,尽快形成市场业绩。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高端装备制造...
p42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