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报告推荐

吉林省榆树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分享到:
 2014-09-22 15:51:18  来源:吉林统计信息网 E1327G0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安全农业转变。榆树市统计局联合市农业局、市农办等相关部门站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高度,深入到相关企业、专业种植合作社、经济人和棚膜经营大户,就榆树市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政策扶持和发展方向的建设性意见,着力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一、发展现状

几年来,榆树市从增加农民实际收入出发,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加快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持续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手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今,特色产业已成为榆树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面大旗,对提高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国家连续三年拨付专项资金2500万元,用于扶持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榆树市召开全省棚膜蔬菜现场会。榆树市连续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产业发展先进县(市)。

2013年末,全市特色农业作物面积达到5.8万公顷,其中棚膜蔬菜面积4200公顷。棚膜蔬菜园区发展到97个。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8个,省级棚膜蔬菜标准园区18个。年商品量实现百万吨,冬春供应长、吉、哈返季蔬菜20多万吨,成为吉林省蔬菜重要供应基地。2013年,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7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9.8%。农民人均增收258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地域间不平衡。榆五公路、榆三公路沿线平原区大棚园区发展好于东部丘陵区。二是乡镇间不平衡。好的乡镇大棚园区蔬菜蓬勃发展,差的乡镇只有为数不多的零散大棚,没有形成园区规模。三是产业间不平衡。在蔬菜产业内部,大棚蔬菜生产好于露地菜生产。尤其即是山野菜又是药材的如桔梗、枸杞、五味子、杜仲等较有发展潜力、经济价值又高的种植品种,还没有形成园区化、规模化发展。四是在技术、效益、市场和群众认识程度上也有差异。有技术的群众认识高,争着自建、租种大棚,而且产品也不存在卖难问题。有的乡村,群众没技术,对大棚没有积极性,发展难度较大。

2、科技缺乏创新。科技是提升产业效益的决定性因素。部分农户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能力。品种相对单一,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技术落后,低档次的产品多,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少。产品的采收、分级、保鲜、包装、外观、等级、规格都与国际标准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深加工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3、发展资金匮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棚膜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建设1栋日光温室所需资金在14万元左右,每栋普通大棚投入都在8至10万元左右,再加上园区水、电、路配套设施投入和科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投放,增加了发展特色产业投放资金额度。由于一次性投资较大,农户融资能力不强,政策性奖补额度偏小,地方配套有限以及各涉农金融机构的“行规行策”,信贷门槛高等因素制约,致使棚室不能按时竣工、及时投产。

4、运作效能不高。与粮食作物相比,特色农业设施机械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装备水平较低,生产手段落后。这不仅制约机械化水平全面发展,还直接影响着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多数生产环节仍以人工劳作为主,生产效率低。如果运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经营,既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5、质量安全亟需强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认证提出了新规定,要求认证和换证单位具有组织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承担责任追溯的能力。主要包括公司、合作社、生产性协会、农场、个人、生产性的农技推广、科研机构等。榆树市以前认证是以乡镇政府、村委会为认证主体,“三品一标”认定、产品认证面积小、品种少,亟需加大力度,扩大产地认定面积、产品认证品种和数量。尤其是农产品商标注册太少,目前,只有“榆树大米”一个品牌,蔬菜产品一个注册的品牌都没有。

6、市场推动力弱。特色农产品对储藏、运输、加工要求标准高,产品市场销售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目前,流通组织和营销队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开拓的需要,市场营销主体培育力度不够,销售渠道单一,优势特色农产品被动销售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同时,冷藏储运库和冷藏运输车少,部分生产基地尚无冷库配套,冷链、加工体系建设滞后,产品耗损大,增值低,制约了外销市场的拓展。

7、服务功能不强。从榆树市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来看,基层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需要加强,主要是重建设轻管理,基层科技服务部门发挥试验研发等产业产品升级换代抓的不理想,农民合作组织发挥示范、带动、销售等作用不强,信贷服务流程与现代农业生产周期不适应,质量安全和产品认证服务、监管队伍还不健全,公共安全风险保障服务体系领域不宽。行业服务不到位,如2012年冬季农电检修,电业部门没能及时通知相关棚膜园区,致使弓棚镇多栋大棚不能增温,造成不同程度冻害损失。一些国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都浮在大中城市,高端农业实用科技人员都在上头,科研经费投入重点主要倾斜于国家、省级科研院所。造成服务主体与客体不匹配,生产与科研衔接不佳,服务资源浪费,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这些服务体系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本文来源吉林统计信息网,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