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报告推荐

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获得较快发展

分享到:
 2014-11-07 10:41:2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52G0

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获得较快发展。概括来讲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推动。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就把“物流园区”列入“九大工程”。2013年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门发布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99个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并提出实施国家级物流园区示范工程。

之后,江苏、四川、湖南、河北等许多省市都在开展相关工作。二是资本驱动。不仅普洛斯、传化物流等物流企业加大投入,包括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的电商企业,国开行、平安银行(000001,股吧)等大的金融机构以至于许多投资基金都投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些钢铁煤炭房地产企业也开始转投物流园区。三是产业促动。越来越多的投资方认识到物流对于产业的支撑作用和依赖关系,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向工业、农业、商贸流通业集聚区和货运枢纽集散区靠拢。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产业转移,电商、快递物流园区加紧布局,“公路港”“无水港”建设步伐加快。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我国各类物流园区已达754个,其中348个已投入运营。

在物流园区“群雄并起”的同时,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问题。一是政策落地难。物流园区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但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许多地方政策支持不力,以至于出现了“规划难、用地难、融资难、配套难”等诸多难题。特别是随着城市扩容改造,原有物流设施被迫外迁,新址建设难以落实。多数大城市仓储物流设施严重短缺,租金轮番上涨、配送半径不断拉长。二是招商运营难。

一些地方脱离实际需求,缺乏明确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定位,盲目建设物流园区。多数水、电、道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集疏运通道不畅,综合服务配套能力较差。建成之日即陷入“无商可住”“无物可流”的尴尬境地。三是区域协调难。出于本地利益考虑,各地都想把自己建设成为区域性、全国性以至于国际物流中心,片面追求占地面积和投资规模。还有的地方借物流园区名义圈占土地,或改变用途,或占而不用等待升值。这就造成一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有效供给短缺,而一些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空置现象严重的问题。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物流园区建设规划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物流园区行业的发展背景、产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物流园区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物流园区行业未来...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