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市场需要宏观调控 殡葬服务企业未来如何经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这个有些伤感的季节里,却成为某些行业的“黄道吉日”——殡葬服务业历来将清明节作为拓展业务的黄金时期,而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各个孝子贤孙为长辈挑选墓地的高峰期。既要老人能够安息,也希望墓地风水旺,能庇佑子孙。人们的这一心理,为墓地销售领域带来了活力。
从郑州市几家陵园的经营情况来看,其销售的墓地面积大小不一,小的有不到一平方米,大的有十多平方米,而价格也参差不齐:有的在万元左右,有的却能高达20多万元。这一现象究竟是市场供需决定的,还是像楼市那样存在人为炒作,已经很难说得清。不过在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介入了这种不正常的价格波动,推出了类似于限购这样的政策。
然而要知道,墓地只是殡葬服务行业的很小一个部分。如此火爆的墓地市场,其所属的殡葬服务行业又是怎样的呢?
如今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加之对感情的看重,亡故亲友的身后之事自然就成了活着的人表达哀思的一种寄托。因此,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之下,倒是将殡葬服务行业打造成了一片新的蓝海。
然而殡葬服务行业要如何开拓业务?当然是要与医院打好关系,医院才是死亡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因此只有把握这一流量入口,殡葬服务行业才能进行精准营销。如今各个医院的护工都与殡葬服务中介人员有联系,一旦有人离世,他们会迅速通知中介,而中介就能第一时间接触逝者家属。
然而这些黑中介仅仅是打着殡仪馆的招牌,实际上是为了推销自家产品。而且其价格还高得离谱——一套寿衣、一个骨灰盒的费用就报价近万元,而一般遗体接运费用更是高达数千元/次。
而家属由于没有处理过这类事,在求稳、厚葬等心理的推动下,就很容易上当受骗,付出比正规殡仪馆高几倍的金钱。
如今随着殡葬服务行业监管逐渐加码,行业本身也开始向更加规范、更加透明的方向发展。
不过对于那些正规的殡仪馆来说,正是因为有“黑中介”这样的搅局者,因此沦为了殡葬服务行业中最低端的供给者。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被侵占,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状态。
这一情况,与大多数消费者对殡葬服务行业的看法出入太大,在本来是一个具有极大盈利空间的行业里,正规的殡仪馆何以入不敷出、甚至要靠政府补贴来运营?
因此,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的分析,现有的经营者还是要对自身运营模式进行调整,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市场。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丧葬消费心理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从众心理向突出时代化、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目前殡葬服务经营方式落后,公墓市场混...
p25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