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 风险防范不容松懈
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于IT技术的金融服务体系。如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兴起,金融信息化建设需要持续推进,但这个过程中需谨防风险。
金融信息化是指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金融业务处理、金融服务自动化、金融管理信息化等的全过程,其发展是多层次、交互式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信息化谨慎,资金投入长期处于高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金融信息化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2015年,我国金融业IT应用投资规模达1197亿元,预计到2020年增至1582亿元。
在持续的高投入下,金融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进展。首先,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电子化营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一些超大型金融企业,甚至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铺设内部网络建设。
其次,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数据集中处理。例如,在银行业中,已初步建成了全国范围的电子联行系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服务大幅普及。
最后,金融信息化应用正朝向管理、服务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走过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开始朝向服务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方向发展。
尽管金融信息化取得不少突破,但背后隐藏的风险仍不容忽视。金融信息化的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潜在攻击风险,二是制度不健全带来的潜在法律风险。
信息技术虽然日新月异,但却没有绝对的安全,漏洞依然存在,意味着金融信息化系统仍有可能遭遇网络攻击。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与技术手段,做好防范风险措施。
制度建设普遍具有滞后性,目前有关金融业信息技术的专项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够,而且侦查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需要共同改善金融信息化法律环境,同时完善相关行业标准,最大程度降低因制度不健全引发的法律风险。
金融信息化打破了地域限制,对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未来仍将持续推进。但需要做好风险防范对策,避免因风险爆发引起巨大损失,甚至是金融震荡。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内容:金融信息化行业发展综述:金融信息化行业研究范围、产业链状况;行业发展的政策、宏观经济、社会需求、技术等环境;行业发展整体状况:整体运营状况、发展...
p46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