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航运业长期处于低谷 船企亏损严重

分享到:
 2016-12-20 09:09:11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44255G0

对于我国航运业来说,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寒冬。我国航运业自08年开始就长期处于低谷状态,受此影响,造船业也深受影响,各大船企亏损严重。

前瞻经济学人

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18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2.1%;承接新船订单199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11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301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0.4%,比2015年年底下降16.3%。

1~11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293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承接出口船订单159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11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9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6%。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2.1%、79.9%和92.8%。

2016年以来,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呈现单边下行态势,9月份这一指数已下探至125点,跌破危机后126点的最低纪录。其中油船、集装箱船新船价格较危机前高点下跌幅度约40%,散货船新船价格跌幅更是超过50%,已跌破多数船厂成本线,多数企业处于无利甚至亏损接单状态。

而形成造船业的“寒冬”的主要原因还是航运业产能过剩。目前全球干散货运力过剩率达30%以上,集装箱运力过剩达25%,油轮运力过剩达20%。今年初BDI和CCFI双双跌至历史新低,BDI只有290点,CCFI也只有632点。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此前通过淘汰、消化、整合、转移过剩产能,已将2012年的8000万载重吨的产能削减至2015年底的6500万载重吨,然而仍然存在着无效产能,中国造船业必须瘦体,估计削减30%以上的过剩产能。这意味着中国至少需要去除近2000万载重吨的造船产能。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5q0

分享:
标签: 航运业 船企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