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定位分析 推动技术与商业创新并行
集成电路技术水平提高
集成电路制造既可以带动国产装备和材料发展,又可以服务于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是集成电路产业的中枢环节。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取得长足进步,65纳米、40纳米、28纳米工艺相继量产,14纳米技术研发取得突破,特色工艺竞争力提高。尤其是长江存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提出了3D NAND技术新构架XTacking。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集成电路领域提出重要的新构架和技术路径。
集成电路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26.5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集成电路晶圆制造领域实现收入737.4亿元,同比大增29.1%。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尽管有一定规模,但价值链整合能力不强。各地掀起建厂、投资热潮,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设备、材料等各项成本升高。各地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存在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导致资源分散、人才竞争激烈,应该理性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注重上下游联动。
材料是集成电路制造的基础,集成电路制造所需要的300毫米大硅片,国内还没有真正的产业级产品。预计到2020年全球所需300mm大硅片约640万片,需求增长快但供应严重不足,大硅片价格涨势将持续到2020年。
发展需要再定位
成电路产业形成“从无到有”的产业链布局后,不能一味追求建厂扩产,应该“升级”发展战略,重新对产业进行定位。下阶段,集成电路产业应该“以产品为中心,以行业解决方案为突破口”,促进系统应用、设计、制造和装备材料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协同,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并行。
人才缺乏可能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掣肘。需要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力度,同时需要半导体企业具备人才吸引与保留的关键因素。
国内半导体企业“出生率”高,但“成功率不高”。这显示出行业景气、社会支持度与关注度高,同时意味着产业研发资源与创新动能的分散,甚至导致同质化竞争。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集成电路(IC)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集成电路(IC)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集成...
p3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