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23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市场供需现状分析 弹性体消费量达到57万吨左右

分享到:
 2023-05-04 15:42:00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057G0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华峰化学(002064.SZ)、万华化学(600309.SH)、高盟新材(300200.SZ)、泰和新材(002254.SZ)、东方材料(603110.SH)、美思德(603041.SH)、汇得科技(603192.SH)等

本文核心数据:聚氨酯市场结构、弹性体产能、弹性体产量、弹性体消费量

1、聚氨酯弹性体具有耐磨、耐老化等优点

TPU为一种聚氨酯弹性体制品,其生产所需的多元醇、MDI、BDO、己二酸、乙二醇等原材料均为石油衍生品或副产品,为石油化工下游产品。TPU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一个分支,是由二异氰酸酯、大分子多元醇、扩链剂(低分子二元醇)三类基础原料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TPU分子链由硬段与软段两部分构成。软段是柔性链段,主要影响TPU材料的弹性和耐低温性能;硬段是刚性链段,主要影响TPU的硬度、耐热性能、机械性能等。软段和硬段交替排列,赋予TPU优良的性能。由于TPU具有热塑性,分子链在一定的高温下能软化并流动,在冷却后又重新回复到原来的排列状态,从而可以加工成各种形态的制品。

图表1:聚氨酯弹性体优缺点分析

2、全国弹性体占聚氨酯总市场的20%左右

据Plastics Insight数据,我国聚氨酯制品消费最多的是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和弹性体。其中,弹性体占聚氨酯制品消费总量的20%左右。

图表2:中国聚氨酯制品产品结构(单位:%)

3、全国聚氨酯弹性体产能接近130万吨,但开工率不到50%

2018-2022年中国TPU产能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92%,其中2022年总产能129.9万吨。中国TPU产能规模的快速扩张,导致TPU供应逐渐过剩,叠加疫情对需求端的影响,2022年中国TPU行业的平均开工率仅有49.07%,行业内TPU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图表13:2018-2022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产能情况(单位:万吨/年,%)

2018-2022年中国TPU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7%,其中2022年总产量为65.6万吨,同比增长0.24%。万华和华峰的产量规模相当,两家2022年产量合计占中国总产量的37%左右,而产量前十的生产企业2022年产量合计占中国总产量的80%左右。

图表14:2018-2022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产量情况(单位:万吨,%)

4、全国聚氨酯弹性体消费量在57万吨左右

随着对聚氨酯弹性体制品要求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开发新型的脂肪族的多异氰酸酯成为一个迫切的研究课题。近年来,我国聚氨酯弹性体的需求逐年递增,2018-2022年中国TPU行业总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34 %,其中2022年总消费量为56.9万吨左右。

图表5:2018-2022年中国聚氨酯弹性体消费量(单位:万吨,%)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聚氨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链咨询、技术咨询、IPO募投可研、IPO业务与技术撰写、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聚氨酯(PU)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聚氨酯(PU)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聚氨酯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聚氨酯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聚氨酯行业未来的发展...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19q0

分享: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