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市场分析:私募及并购规模下滑严重 IPO领域亮点纷呈
1、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私募规模分析
2019年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的融资环境进一步趋紧。过去一年,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拉锯以及美国限制对华技术转移,坚定了国家加大力度扶持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信念,各级政府的政策也更加鼓励行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
目前多地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允许采购进口医疗设备和试剂耗材的清单。预计新冠疫情后,生物安全领域的高端国产设备将更受关注,我国医疗装备在自主可控的道路上将更进一步。
然而,诊断行业受医保控费方面的潜在影响不可忽视:部分省市开始实施体外诊断试剂的“两票制“和带量采购;终端医疗机构采取”以量换价“模式成为趋势;IVD厂商和经销商都将面临考验。
据统计,2019年我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共发生私募融资交易65起,同比2018年下降约18%,但总融资金额与2018年相比仅略有下降,为约87亿美元。
2、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私募融资赛道分布
细分赛道中,基因检测类公司首屈一指,交易数量和融资金额分别占行业总和的36%和70%,其余赛道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单看基因检测公司,肿瘤伴随诊断、肿瘤早筛早诊以及微生物新型检测是交易最为活跃的三个应用领域。
另外过去一年,行业私募融资领域的头部效应非常明显。仅3笔单笔融资金额大于1亿美元交易的总金额,就占据了年度交易总额的1/3。这3笔头部交易分别是华大智造2亿美元的A轮、燃石医学1.3亿美元的C轮以及世和基因1.1亿美元的D轮融资。
3、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IPO规模分析
科创板开板半年以来,共有16家医药生物企业敲锣开市,其中IVD的3家企业分别是热景生物、普门科技和硕世生物,平均募资额达5.2亿人民币, 成为了生物医药板块最为热门的细分领域之一。
整体而言,科创板对IVD企业的偏好集中在POCT、化学发光、PCR分子诊断等领域,申报企业特征为平均收入超过2亿元以上、净利超过4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型企业。科创板开锣初期,医疗健康板块申报企业以盈利的医疗器械企业为主,其中IVD企业优先受益,占比接近25%,科创板给未上市IVD企业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IPO路径和更高的市场估值。
4、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并购规模分析
过去一年,诊断行业发生了两笔超过10亿人民币的重大并购交易。杭州下城国投以15亿人民币获得润达医疗20.02%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除了帮助公司拓展融资渠道,缓解公司资金压力之外,国资战略投资人的加入也有助于公司开拓公立医院渠道,保证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发展。
另一起并购交易,是九强生物与国药投资共同收购了迈新生物,通过此次并购,九强的诊断业务线将延展到病理诊断试剂和仪器领域。九强也借助本次与国药的联合收购,达成双方更紧密的战略绑定,借助国药的广阔渠道更好地覆盖全国。
整体看,2019年,中国诊断及基因检测行业资本入驻进程有所放缓,私募规模及并购规模均下滑严重,但IPO领域较有亮点。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诊断试剂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诊断试剂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诊断试剂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诊断试剂行业未来...
p15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