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分析:人工智能赋能发展,五大方面深度融合助推产业发展

分享到:
 2019-08-23 11:48:48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1029G0

文化产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是引领这次产业变革的战略先导性技术。2018年6月,为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北京是全国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最集聚的地区,拥有人工智能技术转化的先发优势。若将文化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对于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2019年H1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万亿

据了解,文化产业以非物质文化资源为加工对象,为市场提供文化意义消费,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低,需求弹性大,产品附加值高,价值链长,就业容量大,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文化产业与信息、旅游、体育、教育等国民经济部门正在发生普遍的渗透和融合,形成了以文化内容为纽带、关联度日益密切的庞大产业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5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提高3.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截止至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6万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8.2%。进入2019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405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

2014-2019年H1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统计情况

2014-2019年H1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初现端倪

截至2018年底,北京已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4000余家,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0703亿元,年增长率达到11.9%。近年来,人工智能带动产业发展的头雁效应已经在文化领域初现端倪。如电影《流浪地球》的制作中使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视听效果,令观众叹为观止。人工智能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内容生产、分发和变现过程,提供了全新的文化展陈模式,彰显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的“无边界想象”。

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具有人工智能技术转化的先发优势。但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发展真正融合才刚刚开始,社会缺乏“文化+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缺乏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的关键技术,新型文化业态少,政策法制环境不健全,人工智能助推文化产业还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难。

五大方面引导人工智能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要大力推动AI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借鉴英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结合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发挥人工智能的助推作用。

1、推动产业变革,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创新创意设计,引领文化产业创新。在技术层面,政府应加大研发投入,聚集文化产品研发、文化内容创作、艺术展演展陈等领域。在业态层面,推动商业模式创新,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传播、文化展陈、产品流通等领域创新。在市场层面,实现精准服务,聚集人工智能数据挖掘、自主决策技术研发,实现用户需求精准反馈,产业链条自主优化和隐形市场自动发觉等功能。

2、创新育人机制,培育“文化+人工智能”复合人才

引导北京地区高校布局“文化+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专业,鼓励培养懂文化产业的人工智能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市属高校布设“文化+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如演艺工程、数字媒体、智能艺术等。鼓励大型文化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形成产学研联盟,定向培养服务文化产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择优打造政府、高校和业界合作的首都“文化+人工智能”高技术人才培训平台,满足现有文化领域从业人员技能再造需求。

3、融合创新要素,发展科技文化产业园区

近年来,借助文化资源整合和工业大院改造,北京建成了若干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产业园区的主要问题是科技与文化融合不够,创新主体类型单一。借鉴英国产业发展经验,建立以孵化创新文化企业为目标,以北京地区高校、文化创意公司等创造文化的机构为核心,打造运行成本低廉的“文化产业+人工智能”创新园区。

4、强化政府引导,建立文化产业智能服务平台

颇具未来感的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新技术的出现,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当前,首都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创新创意要素分散,资源配置和产品生产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平台方面加强引导,打造首都文化产业智能服务平台。

5、鼓励创新创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当前,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应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做好文化知识产权法律普及宣传工作。政府应完善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的监管体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领企业重视文化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侵权保障体系,打击盗版和侵权事件。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推进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13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