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空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临空经济也称为“空港产业”、“临空产业”、“机场经济”、“空港经济”等。是一个依托航空枢纽要素,具有特定产业结构和空间形态,依靠机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使资本、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及其周边聚集,形成由航空运输业、航空运输服务业和具有航空指向性的产业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
临空经济概念在我国出现可以追述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珠海机场提出要大力发展航空城,其实也就是临空经济的雏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临空经济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核心城市中蓬勃发展。除北京、广州在规划发展临空经济之外,上海、深圳、重庆、成都等地也都在打造初步形成该地的临空经济集聚区。可以预见,围绕大中型机场发展起来的临空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6-2013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12.13%。其中,以2009年为分界点,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上升到500亿吨公里的水平。2013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约为67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33%,同比增长率较上年有所提升。由于民航运输对临空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推出近年来,中国临空经济也处于稳步增长阶段。
图表1:2006-2013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趋势图(年度)(单位:亿吨公里,%)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近年来,临空经济在我国一些地区的核心城市中蓬勃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初步形成了临空经济集聚区。但总体而言,我国临空经济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据波音公司预测,2006-2020年,中国民航增长速度将达到3%以上,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接待大国和第四客源输出地,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2.1亿人次,国内旅客运输量达到5亿人次,航空运输业的大发展必将带来临空经济的大发展。
然而,我国临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存在核心区产业关联不强;合理的产业群落和产业链尚未形成,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在临空经济核心区以及临空经济辐射区内没有其原材料、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对临空经济核心区内其他企业缺乏应有的带动作用,产业链的构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首都临空经济区内,西铁城(中国)钟表有限公司在顺义区基本没有配套企业,北京JVC电子产业有限公司产业链中的配套企业主要位于天津、浙江等地;大部分的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没有完全按照圈层结构的布局,尚未取得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等问题。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主要分析了临空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中国临空经济发展基础行业分析;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展望;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案例分析;中国重点临空经济区运...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