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中国糖果行业正处转型阶段,将迈入品牌竞争时代

分享到:
 2013-06-24 10:59:27  来源:前瞻网 E952G0

糖果是以白砂糖、粉糖浆(淀或其它食糖)或允许使用的甜味剂,食用色素为主要原料,按一定生产工艺要求加工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甜味食品。

糖果行业作为我国传统的两大支柱零食产业之一,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潜力市场份额不断扩张,中国糖果行业也一直认为前景诱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五年,我国糖果市场一直保持8%-12%的年增长率,2011年,我国的糖果产业规模已经达到620亿元。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3.4亿人口每年消费糖1370万吨,美国3.1亿人口每年消费糖2680万吨,中国每年糖消费量仅仅略超美国的一半。

《2013-2017年中国糖果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告》数据显示,在国内糖果行业发展扩张之时,国际上保健型、低糖型、趣味型和生态型等各种类型的糖果有加快步伐集体进攻我国高端糖果市场之势。中国已成为箭牌公司除美国本土外的最大海外市场。而以费列罗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广东、北京都纷纷设厂,扩大巧克力、胶荃糖的生产经营。此外,强生、吉利莲、RITTER、施华、傲兰等外国糖果公司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糖果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按零售额统计,2010年中国糖果市场规模92亿美元,但排名前5位中仅有一家本土糖果企业,其余4家都是外资糖果企业。在狭义的糖果市场,硬糖的老大是阿尔卑斯,酥糖的老大是徐福记,软糖为旺旺,口香糖为箭牌,只有奶糖市场留给了中国的大白兔。但其后也有阿尔卑斯在虎视眈眈。

2011年12月,商务部通过了雀巢收购中国最大糖果品牌和糖点——徐福记60%股权。与之相比,我国糖果市场的产品却显得很单一,在国外企业紧逼和国内企业激烈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我国糖果行业产品开发阻力重重。

国内糖果企业的竞争主要停留在价格层面上,对新领域的开发与外资相比明显不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妨碍了国内糖果企业与国外品牌的竞争,使其利润远不及国外品牌,国内品牌的主战场也被逼下沉到了二三级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糖果的全球年人均消费量为3公斤左右,而我国只有0.7公斤,因此我国糖果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内企业的突围应该重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前瞻网分析认为,我国糖果行业面临小产品、大市场的需求格局,糖果生产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品更新、优胜劣汰、企业重组的阶段。随着糖果类食品的市场运作由产品竞争向市场营销的转变完成,糖果行业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5-2030年中国糖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5-2030年中国糖果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糖果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糖果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糖果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网,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0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