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促进融资租凭行业发展 未来五年达千亿产业板块
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行业发展的措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会议指出,加快发展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拉动企业设备投资,带动产业升级。
会议确定,一是厉行简政放权,对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对船舶、农机、医疗器械、飞机等设备融资租赁简化相关登记许可或进出口手续。在经营资质认定上同等对待租赁方式购入和自行购买的设备。
二是突出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端核心装备进口、清洁能源、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租赁业务,支持设立面向小微企业、“三农”的租赁公司。鼓励通过租赁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三是创新业务模式,用好“互联网+”,坚持融资与融物结合,建立租赁物与二手设备流通市场,发展售后回租业务。四是加大政策支持,鼓励各地通过奖励、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加强风险管理。 融资租赁是新的金融模式,融资公司和承租人所承担的风险都相对比较低。
10月初,陕西省政府率先发布《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将融资租赁作为优先发展的行业,从2016年起,将在5年内形成千亿元级融资租赁产业板块。
《意见》共计20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对于融资租赁的力挺前所未有。而为了让靴子尽快落地,11月23日,陕西召开全省融资租赁业发展大会,提出要按照《意见》力推中国内陆第一港——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融资租赁业聚集区。
“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建立融资租赁聚集区,显然它比西安其他开发区有更多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软硬件设施初备,并获港口代码具备港口功能,且被写入丝路战略发展上升至国家层面,亦初步聚集了发展融资租赁的金融服务要素。”当地一位学者向记者表示。
作为大力扶持的融资租赁业聚集区,陕西亦给予西安国际港务区诸多政策红利,诸如可在聚集区内率先进行融资租赁业政策、功能和制度创新。为了吸引和鼓励陕西省内企业设立融资租赁公司,西安国际港务区则设立融资租赁专项扶持资金,提供企业落户奖励。
事实上,作为陕西更早推动融资租赁的开发区,西安国际港务区融资租赁产业集聚效应已经初显。截至目前,已有17家融资租赁公司落户或签约入驻国际港务区,其中完成注册8家,完成融资租赁业务量24亿元。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估算,截至2014年底,我国融资租赁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元,并且正以每年50%的增长率迅速发展,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7年这一市场空间将迅速增长至5万亿元。但目前市场渗透率仅为5%左右,发展潜力巨大。
面对下一个蓝海,各省均在积极抢食蛋糕,而陕西于10月13日,率先出台了《关于促进融资租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陕西将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并谋划“十三五”末形成千亿级市场。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