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产经资讯

2019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分析: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发展实践中凸显四大发展优势

分享到:
 2019-07-19 09:29:0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672G0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从中国高铁发展实践看发展优势)。

201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3万公里

凭借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过硬的实力,我国高铁已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既要充分考虑到困难,也要有足够的信心,从高铁等行业的发展实践中看到自身优势,发挥长处,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把各项工作做实搞好。

近日,世界银行发布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高铁,认为中国高铁的发展经验值得别国借鉴。这不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受到好评。近年来,我国铁路、高铁运营里程不断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截止至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1949年末增长5倍,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9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超过2/3,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2018年,预计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33.13亿人次,同比增长9.0%,其中高铁动车组发送20.01亿人次,占比达60.4%,同比增长16.6%。凭借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过硬的实力,我国高铁已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2011-2018年中国铁路、高铁运营里程统计情况

2011-2018年中国铁路、高铁运营里程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大发展优势凸显

中国高铁取得的成就厚植于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之中。几代人通过不懈奋斗顽强拼搏,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积累了优势,最终实现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1、制度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高铁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此。基于这样的制度优势,中国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铁网络。此外,这样的制度优势能够为国家的发展作出长远规划,并尽快落实重大计划,完成重大任务。《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各部门各单位沿着既定路线逐步实施,保证了政策连续性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实力

作为重大基建项目,高铁投入巨大且周期很长,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既为高铁建设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为高铁运营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成为高铁短时间内爆发式发展的强劲推力。日益完善的高铁网络已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影响远远超过铁路行业本身,带来了城市发展模式改变、旅游业增长以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更对方便群众出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挥了积极作用。

3、技术优势

高铁作为庞大的系统性战略工程,涉及机械、冶金、建筑、机电、材料、仪器、电力、通信、化工等诸多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使得发展高铁成为可能。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实力显著增强,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高铁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联合攻关、产学研平台建设等措施,我国在设计、线路、列车、运行控制等方面拥有了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先后攻克了高寒、高原等多种复杂情况挑战,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4、符合国情

在中国,“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早已植根于民众心中,“修建一条铁路,带动一方经济”成为广泛共识,高铁得到了各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同时,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有足够的设计能力、建设能力、组织能力、运营能力。凭借设计和程序标准化,中国高铁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三分之二,投资回报率较高,对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与汽车和航空相比,中国高铁在1200公里距离内具有竞争优势,票价只有其他国家高铁基础票价的四分之一,能够吸引各个收入群体的乘客。这些都是高铁发展的正向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很多行业或多或少面临着挑战。对此,既要充分考虑到困难,也要有足够的信心,从高铁等行业的发展实践中看到自身优势,发挥长处,保持定力、增强耐力,勇于攻坚克难,把各项工作做实搞好。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高铁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高铁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高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5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