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当前位置: 前瞻产业研究院 » 产经资讯

201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分析:将呈现“四化”发展趋势,多种支付形式并存

分享到:
 2019-06-15 13:27:13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268G0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该如何发展?

移动支付时代,手机的类“钱包”功能将越来越多,“无现金之境”已经变得习以为常;Visa、中国银联等也都推出了电子钱包,着力发展电子支付,追求“无卡之境”。未来,支付会被移动支付全部主宰吗?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支付行业的观察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几年我们国家银行支付和非银支付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怎么样?——董希淼:近年来,我国支付市场发展迅速,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增长、银行卡交易量稳中有升、移动支付快速发展,银行支付和非银行支付齐头并进,支付方式和产品推陈出新,支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在用发卡数量71.87亿张,环比增长2.49%。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5.17张,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46张。

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交易508.12亿笔,金额216.6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21%和18.25%。2018年第二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437.68亿笔,金额584.99万亿元。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230.14亿笔,金额48.2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7%和53.35%。

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各类电商消费类平台的移动化,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创造出更多的使用场景,促使该行业得到飞速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持续增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仅仅为17.75万亿元,并呈现逐年高速增长态势,到了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增长至160.35万亿元。2011-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近9倍。截止至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超过157万亿元,增速达到42%。

2013-2018年Q3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统计情况

2013-2018年Q3我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未来支付行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董希淼:未来支付行业将呈现“四化”趋势,即规范化、场景化、生态化、国际化。

1、规范化,就是在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背景下,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目标,未来支付行业“严监管”态势仍将延续。支付机构要长远发展,必须具有更强的合规意识,良性创新,规范发展。

2、场景化,就是支付除了支付本身之外,正在逐步切入到各种生活场景中。支付可以作为通道和载体嵌入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场景当中,如与医院合作,为客户提供从挂号到买药一系列的支付流程和服务等。此外,在公共服务领域,支付机构也可以寻求与公共服务管理部门的合作。

3、生态化,就是“支付+”,随着支付行业利润的整体下滑,支付机构仅依靠通道业务难以获得长远发展,需在支付基础上叠加金融、账户、营销等增值服务,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跨界融合的支付生态圈乃至金融生态圈,一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方面获得更多的收益。

4、国际化,就是随着国内支付产品和模式不断成熟,以及境外电商、国人出国旅游和留学等需求推动,我国支付产品和支付机构“出海”渐成趋势。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支付机构与中国银联应加强合作、协同作战。

多种支付形式并存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很多人出门消费一般都是使用移动支付,很少带现金,以后会不会就是“无现金社会”了?

董希淼:“无现金社会”通常是指金融交易不再使用现金(纸币和硬币),现金完全退出货币流通环节,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非现金支付的工具与手段,如银行卡、票据、转账结算、电子支付等。从全球范围看,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启动了“无现金”计划。

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现金使用、提高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是我国长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随着技术进步和金融深化,电子支付手段与货币形式变革呈现双向推动的态势。尤其在我国,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壮大,促进了非现金支付结算比例进一步提升。

但从概念本身看,“无现金”这样的提法是不严谨和不科学的。过于强调“无现金”,的确容易误导舆论和公众。以是否使用现金为标准,通常可将支付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因此,下一步应该不用“无现金”这一提法,而是使用更为准确的“非现金支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充分尊重公众的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由公众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结算方式。

中国经济时报:日本北海道强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断网断电,平时仅用手机支付的部分灾民,却是陷入了“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窘境。是不是可以理解,“无现金社会”应该不等同于“消灭现金”?

董希淼:有人提出“消灭现金”口号。这种提法不但于法无据,而且也与事实不符。尽管非现金支付方式发展迅速,但全世界流通中现金需求量仍然较大,部分地区现金需求量还呈现上升趋势。已有研究表明,非现金支付工具对现金结算存在“增量替代”效应,即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支付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非现金支付结算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现金使用量也在增长。

事实上,即使在北欧一些力推“无现金社会”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尝试,现金仍然存在,并没有在短期内消失。上述这些国家,人口和面积都非常小,经济相对发达。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求多样的国家而言,“消灭现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2016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上通过的《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强调,要注意“数字鸿沟”问题,一些弱势群体缺乏数字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在金融数据化的时代,和主流社会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片面推进“无现金社会”,将可能扩大支付结算领域的“数字鸿沟”,使一部分人成为“数字弃民”,这不但产生了“技术歧视”,也与普惠金融的精神和原则背道而驰。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下一步,应加大宣传力度,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杜绝炒作“无现金”;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提高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尤其是要对拒收现金行为实行综合治理,重点关注行政事业、公共服务、大中型商户;对不正当竞争、恶意或采取歧视性措施排斥现金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时报:支付未来何“之境”)。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2-202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2-202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运行环境;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情况;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细分市场;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应用领域投资潜力;中国...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0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