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行业改革 完善市场制度是关键
原本应是“城市名片”,却时常成为“民生痛点”,近年来,出租车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诟病。出租车行业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城市的“流动名片”,直接展现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和精神面貌。积极稳妥地推进行业改革,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尚需找准选好“门槛”与“活力”之间的平衡点。
无论是拒载严重、肆意绕道,还是高峰期的“打车难”……公众对于出租车行业改革有着现实期待。自交通运输部发布两个出租车改革征求意见稿以来,出租车改革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之一。而随着网络预约车新业态的兴起,如何拿出“新办法”,让公众在享受便捷出行的同时也能实现安全出行、放心出行,成为城市管理的新命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7日,通过网站留言、电子邮件、信函和电话等多种渠道,已收到各类意见4600余件。意见主要集中于出租汽车新老业态是否应当实行数量调控、“专车”是否应纳入管理、巡游车经营权改革问题、网约车的车辆条件和标准问题等10个方面,既是民众对于改革的所思所盼,也是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必须直面的“焦点”与“难点”。
出租车司机素质参差不齐,一些不文明行为并非只在常州出现,几乎是所有城市出租车业的“通病”。 “客户至上”本该是出租车行业的基本服务理念,但在出租车行业中,拒载挑客现象时有发生,虽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取证难,使得挑客拒载现象得不到根本解决。打表收费本是出租车行业的基本规范,但出租车司机上车议价、不打表乱收费已经发展成行业的潜规则。若要“釜底抽薪”,则需细究出租车行业文明缺失的缘由。拒载挑客、不打表乱收费等乱象,并非只是出租车司机自身的素质问题,更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即由出租车行业市场制度不完善所致。
众所周知,出租车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且存在总数的行政管制。营运证是出租车市场发展之初孕育起来的一个“怪胎”,除了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外,就难见其他好处了。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保障相关服务质量之名,限制营运证的发放,令合法上路的出租车数量多年来“原地踏步”,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城市几家大的出租车公司垄断市场的现状。
小小出租车,关乎民生大问题。选好“门槛”与“活力”之间的平衡点,是出租车改革取得实效、赢得认可的关键。一方面,适当的“门槛”不可或缺,这也是规范正常的市场运营秩序、保障运营安全和乘客合法权益、避免无序竞争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门槛”不可过高,以免成为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壁垒”,挫伤新业态的活力。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打破纷繁的“利益藩篱”、闯关破障推进改革,需要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多听诤言、不惧批评的勇气,亦需要离不开审时度势、力谋长远的全局视野。 消除进入壁垒、完善市场制度,已是出租车行业改革的必由之路。消除进入壁垒、严格准入标准、放宽准入形式,给出租车行业重新注入活力,在充分竞争下,使得市场需求得以满足,破除出租车拒载挑客的问题。完善市场制度,破除运营权使用费,政府让位于市场,让市场真正发挥定价作用,使得出租车司机获得其应有的回报,也会使得消费者获得更物美价廉的服务。
更多行业信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投资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出租车行业的总体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并根据出租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出租车行...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