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智能汽车行业市场分析:面临三大困境,四大建议加速应用落地
加快汽车智能化步伐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加快重塑,智能化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支持企业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汤玉祥,今年在履职尽责之路上已是第17个年头。这些年,他不断围绕促进国家和社会及交通运输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等议题,积极建言献策。今年全国两会,他又带来了《加快智能驾驶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环卫领域建立示范工程》和《加快推动优势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两项建议案。
其中,《加快智能驾驶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环卫领域建立示范工程》更是立足全局与长远,瞄准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以勇做弄潮儿和引领者之态,致力于为中国汽车产业抢占未来制高点,争夺全球主动权。
发展智能驾驶,战略意义重大
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需要一个更清晰的坐标。无论是越来越多政策的支持,还是各个企业的积极创新,都预示着智能驾驶将迎来新一轮机遇。
汤玉祥认为,智能驾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过程中出现的第一个精彩篇章,也是世界新一轮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智能驾驶,对于促进国家科技、经济、社会、生活、安全及综合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目前技术发展来看,智能驾驶在城市公交和环卫车辆两个公共服务领域已具备推广应用的基础,可加快落地实施。此举既符合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需求,也符合民生工程和暖心工程建设需求,有效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汤玉祥在建议案中提到,加快智能驾驶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环卫领域落地实施,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智能驾驶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引领我国汽车工业在新一轮世界产业变革中占据优势地位;而且有助于提升交通效率,减少城市拥堵,增强交通安全性;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污染,降低劳动强度,为城市环卫工作效率及持续性发展提供帮助。
未来中国国智能驾驶汽车千亿市场规模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车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汽车的逐步推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汽车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5年底,中国的智能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市场规模已达353亿元。到了2016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490亿元,至2020 年,我国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车辆的市占率将达到50%,市场规模可达757.8 亿元。预测2020年全球车联网汽车数量将从目前的6000 万台大幅增加至2.5 亿台。政府“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以及市场需求的推动,助力车联网及智能汽车的逐步推广普及。预测在2020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214亿元,2016-2020年CAGR达25%。
2014-2020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市场规模统计情况及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条对策助智能驾驶加速落地
虽然推动加快智能驾驶在城市快速公交和环卫领域示范应用前景可期、价值显著,但企业在推动的过程中仍存在三大障碍:
1、面向示范运营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无法有效拉动智能驾驶在BRT快速公交的示范应用。
2、智能驾驶BRT快速公交和新能源智能驾驶环卫车系统整体成本偏高,示范应用资金投入巨大,仅靠企业推行难以落地见效。
3、缺少面向智能驾驶汽车示范运营的保险法规。
面对困境,唯有跳出桎梏,方能赢得无限可能。针对当前现状,汤玉祥给出以下四个方面建议:
1、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示范运营城市及示范区域,提供示范运营政策支持。依托新型城镇化和智能化道路交通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建立智能公交与车路协同技术应用示范线路,分阶段开展智能公交与车路协同示范运营,制定示范应用推广计划,逐年扩大智能网联公交车示范区域和应用数量。
2、鼓励开展新能源智能驾驶环卫车示范应用,制定相关采购要求,逐年提高新能源智能驾驶环卫车的示范应用比例,不断扩大示范应用规模,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3、建议国家层面牵头,修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覆盖范围,将智能驾驶车辆纳入保险承保范围,明确保险对象、承保金额、事故责任划分标准、免责条件、赔偿标准等,支持智能驾驶汽车开展示范运营。
4、建议国家重点扶持一批具有优秀的智能驾驶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鼓励地方政府设立人才专项配套政策,引导行业人才向重点企业聚拢,构建“智慧”高地,快速突破智能驾驶关键技术,提升我国智能驾驶研发水平,力争在新一轮的国际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第一篇为现状篇:第1章分析了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第2章分析了行业面临的新形势;第3章分析了现有企业竞争态势及策略;第二篇为智能汽车行业短期发展规划篇(3-5年...
p39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