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汽车污染物超标 阻尼片行业转型已成必然
此前,多个品牌的汽车被检测出致癌物,最具威胁性的当属多环芳烃,而多环芳香烃则来自于汽车阻尼片。汽车阻尼片是粘贴在车身内壁上的泡沫类材料,主要起减震降噪(即阻尼)的功能,在所有轿车中多有安装。本来在欧美等国家,汽车工业标准较为规范,汽车阻尼片都是要用高分子树脂、橡胶等无毒材料,而我国则由于监管不到位,大多使用的是以沥青阻尼片。

据悉,轿车上需要粘贴阻尼片的地方有十余处,大概要消耗掉十公斤的沥青。轿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发送机散热、太阳暴晒等原因,汽车内壁上的沥青就会分散出有毒物质多环芳香烃。这也是当下很多人都觉得车内气味难闻、放置竹炭等空气清新产品的原因,但是须知,在沥青长期释放有毒物质的情况下,竹炭又能吸附多少呢?更换汽车阻尼片才是根本。
各类阻尼片厂商是汽车产业的配套产业,从市场反应来看,以沥青为原材料的汽车阻尼片厂商往往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沥青阻尼片制造厂商生产时散发的异味已经引起了消费者岁汽车污染状况的担忧。
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汽车阻尼片行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仍旧会以沥青作为原材料。原因无他,控制成本。据专业人士介绍,沥青阻尼器能够比环保材料阻尼器降低200元左右的成本,这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来说,自然是以压缩成本为第一要务。
另外,在政策方面,由于相关行业标准的缺失,也给了车企打擦边球的空间。此前颁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于并非强制性文件,因此对车企缺少约束力。在绿色、健康等产品特点逐渐受到消费者重视的情况下,这一推荐性文件有望向强制性行业标准转变。
因此,未来汽车阻尼片行业势必会逐渐摆脱沥青这一成熟但是非常落后的工艺,
同时,从现有汽车阻尼片产业链来看,以沥青为原材料的占据大多数,这些企业往往会直接从油田购买沥青,但是由于在供应链监管的缺失,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传导到下游,就是对消费者健康状况的不利因素。
并且,沥青材料本身也容易老化、并且冬季发硬,减振降噪效果降低,目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发新的替代材料,因此,相关厂商还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阻尼片行业报告》的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产量惊人,平均每月都有200万辆以上的新车出售,因此对于汽车阻尼片行业来说,下游应用市场十分广阔。
图表:我国汽车产量(万辆)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p4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