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合法性问题未解 滴滴Uber战火重燃
近日,打车软件公司滴滴在北京、天津、杭州、广州、深圳、成都等地发起了新一轮补贴活动,上述城市所在的客户在使用专车服务时可以享受每周一前两次立减15元的优惠。据悉,滴滴新一轮的促销或是迫于来自Uber的压力。尽管合并后的滴滴快的背后有来自阿里巴巴与腾讯的投资,但Uber背靠百度,凭借百度推广Uber轻松得到宣传,这也让滴滴不得不防。
与此同时,媒体报道的16个城市大规模抵制互联网专车的新闻也引起业界同样的关注。滴滴快的、神州租车,易到与Uber在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抵制下,面临严重的挑战。一边是互联网专车市场“内斗”,一边是传统出租车行业借政策施压专车,专车合法性问题未得到解决之前,再热闹的市场景象都有可能变成泡沫。
互联网专车是互联网技术兴起后出现的专车服务。它通过打车软件公司与汽车租赁公司、劳务输出公司与司机共同签订“四方合同”作为运营方式。其中,打车软件公司向汽车租赁公司购买汽车,劳务输出公司提供司机,司机与打车软件公司签订合同,这样的方式有效规避了法律的制裁,因此在出租车市场供不应求之时,互联网专车企业得到快速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出租车行业经营管理模式与投资发展预测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每天有5000万人打车,但其中仅有3000万人能成功坐上出租车。市场上出租车数量匮乏给予了专车发展空间,而长久以来传统出租车在定价与运行区域内一直受到政府管制,出租车司机还需以高昂价格购买经营许可权,在不自由的背景下,出租车行业本身难以获得腾飞,因此互联网专车强势崛起后,传统出租车利益受到威胁,自然只能抵制专车。
而随着互联网专车市场逐渐做大,行业竞争加剧,不少打车软件公司开始不顾“四方协议”,直接与私家车车主签订协议,进行非法接客运营,这也就给了传统出租车抵制专车的机会。不过,在“互联网+”的趋势下,发展互联网专车是大势所趋,传统出租车行业只能被迫改革自身;而互联网专车则需要规范发展,禁止私家车运营,等到政策放开出租车市场牌照后,互联网专车将有更进一步发展。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