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厂家多方把控利润 4S店销售模式亟需多样化
据悉,进口车厂家在国内都会设置总代理,总代理具有定价权,规定最低售价,形成价格垄断。总代理一般由外方人员担任,抽取了利润大头。
在销售、售后环节,厂家多方挤压经销商利润。进口车的利润在不同环节被分割,相对于厂家、总代理商而言,经销商的利润最微薄。
一般而言,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利润占六成,新车销售利润占四成。豪华品牌则相反,由于保有量低,新车销售才是利润大头,占六成利润。以宝马为例,一家店年销售宝马2500台至3000台,才能保证售后利润占六成,而实现这一销售目标,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新店主要还是靠新车销售利润为主。
然而,面对众多豪华品牌的竞争,以及库存压力,经销商不得不降价销售,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7月份进口汽车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环比6月下降0.04%,比去年同期下降2.94%。
在全国的豪华品牌经销商中,50%都是亏损的,大部分都是新店;实现盈利的只有20%,其余30%不赔不赚。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市场调研与营销策略分析报告》指出,中国汽车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增长率将维持在大约5%至7%的水平,但整车厂将成本的增幅转嫁给了供应商,使得供应商的利润率2011年的8%下滑至2012年的7.1%;同时,由于激烈的价格竞争,经销商的利润率也由4.7%下滑至2.2%。
当下,国内4S店都是单一品牌的售车模式,经销商在定价、广宣、店面装饰、零配件采购等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如此一来,品牌知名度、产品线以及厂家的商务政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4S店的生死存亡。
品牌授权的形式使得经销商的业务权利非常有限,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做努力。在商务政策方面,厂商同样具有主导权。厂商给的优惠措施多,经销商就卖得更轻松。
对品牌的过度依赖,使得厂家在销售、售后环节占据绝对话语权。对此,不少专家呼吁,4S店单一品牌的销售模式已经“过时”,亟需多样化。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