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家推进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浅析
目前,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已进入大电网、高电压、长距离、大容量阶段,网架结构日益复杂,电网构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发展智能电网的大方向已经明确,关键是如何在推进智能电网发展战略过程中明确它的战略目标,找准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对此,我们提出以下观点和建议。
在发展战略目标上,首先,要明确的是,以智能电网支撑未来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未来,智能电网在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它作为中国最大基础设施网络,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除了电力运输方面以外,电网还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很多都是建立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上。
其次,用智能电网带动和引领智能产业的发展。智能电网作为主要基础设施,不仅为城市化提供支撑,也为其他智能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基础。没有智能电网的支撑,很多新兴产业和智能产业的发展将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应当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新型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待电网建设问题。
第三,将中国智能电网打造成具有全球优势的产业。毋庸置疑,智能电网是当前世界上最具前景的行业之一。中国在发展智能电网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正站在全球的领跑线上,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类似于中国的高铁,有着别国和地区不具有的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优势。智能电网有可能成为“高铁第二”,成为中国当前最具有全球优势的行业之一。既然智能电网方面中国已经走在了前列,中国就更应当花大力气切实把智能电网做大做强。一旦实现了重大飞跃,其他国家很难在这方面与我们形成均势的对抗。可以说,此事意义非凡,甚至把它提升为今后20~30年使中国占领产业制高点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也并不为过。
第四,将智能电网作为我们整合周边的重要工具。中国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远程输电技术的发展,应当思考如何在中国这种地理条件下,在更宽广的领域内去规划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即不仅要在中国国土范围内做好规划,同时也应当考虑通过中国电力产业链把中国周边区域连接起来,比如东南亚、东南半岛等。所以,我们不是简单地把智能电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而是同时要使之成为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或工具。随着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的发展,基于智能电网产生的应用产业都可以向海外输出。通过对周边援助、投资和承建工程等方式,来带动中国产业和资本输出。这样,一方面可以输出中国国内过剩产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产过剩矛盾,同时又有利于行业标准输出、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把它变成中国整合周边的抓手。另一方面,中国的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是紧密相连配套发展的,日后随着智能电网的输出,基于此的很多产业的应用也会随之输出,这些产业也将成为未来更大范围区域整合的工具。特别是,对外整合的过程也是人民币(6.1262,0.0000, 0.00%)输出的过程,对于扩大人民币影响力,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也意义重大,人民币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机会恰恰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当年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将美元渗入到西欧经济,为美元建立全球货币的主导地位铺平了道路。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当年马歇尔计划的历史经验。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在一些周边国家流通,并且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民间储备货币。因此,人民币周边国际化是我们的现实选择。而且,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让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发展成果也是我们稳定周边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五,以智能电网支撑城市化,解构“气候外交”。在看待智能电网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把眼光放得更远些,智能电网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局限在经济层面,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意识到,想单靠武力来约束他国已经很难做到。奥巴马上台伊始先是提出绿色新政,接着提出了智能电网概念,之后又参与气候谈判,其实所有这一切无外乎是一种气候外交。是把气候、环境、能源、电力放在一体上去考虑,即建立一种美国主导的全球气候秩序,以此约束别国,维护其霸权地位。所以,智能电网战略已经成为他们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智能电网发展上的“角力”,不仅是一次综合实力和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较量,也是一场关乎国际气候秩序的较量。中国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将有力于减少碳排放量,使得中国在气候外交谈判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同时通过研究制定合理的能源结构,做好能源发展布局,以此减少发达国家利用气候问题(如PM2.5)对中国的制约,解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气候外交”攻势。同时要在此基础上,谋划更大的战略意义。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智能电网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智能电网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智能电网行业未来...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