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美国挂牌上市 国内资本市场面临尴尬
2014年9月20日凌晨,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功融资250.3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市值2383.32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随着伦敦证券交易所中国IPO大会的召开,内地企业走出去又增添了新的选择。不过,对于境外交易所频频抛出的绣球,国内市场人士并非全部欢欣鼓舞。一方面,这有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资本市场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国内企业去海外上市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国内资本市场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如果能够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相信许多企业宁愿选择在境内。
此前,香港联交所、纽约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以及韩国交易所等境外机构已先后到中国举行了IPO推介活动,并纷纷推出简化审批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相比之下,伦敦证券交易所有些姗姗来迟。而此时来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是人民币计价国债在伦敦取得重大进展,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又进了一步。
目前,虽然人民币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但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监管层逐步放开。现阶段,部分项目在兑换和交易环节还存在一定的管制,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推出相应措施,对部分资本项下的人民币交易活动率先进行开放,这些人民币交易方面的开放措施,有效提高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也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
随着沪港通、人民币国际化等逐步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加快。可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国内资本市场也不得不面对优质企业资源流失的问题。中国经济要维持在增速7%以上,搞活资本市场成为了关键。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先企业出海上市,对国内市场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