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分享到:
 2020-09-02 17:00:38  来源:交通运输部 E2054

交通运输部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重庆市开展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等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规划函〔2020〕586号

重庆市交通局:

《重庆市交通局关于报送〈重庆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渝交文〔2019〕233号)收悉。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物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区域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四网融合”、滨水旅游城市交旅融合发展、清洁船舶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给予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0年8月24日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重庆市试点任务要点

一、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

(一)试点单位。

重庆市交通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人民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高速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管委会。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打造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畅通东向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推进长江干线涪陵至朝天门段123公里航道整治工程,推动5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加快推进主城至万州高铁、渝汉高铁以及万巫南线等高速公路建设,大力拓展万州、巫山机场航线网络。西向提质丝绸之路经济带通道,推动成渝高铁提速改造,积极推进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以及重庆至乐山等城际铁路,推动成渝、渝遂、渝武等高速公路扩能。南向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渝昆高铁、渝湘高铁、渝贵高铁,释放高铁沿线普通铁路运能,加快建设涪怀铁路二线,推动涪柳铁路、川黔铁路改造等,加快推进渝黔高速、重庆至赤水高速项目及渝湘高速扩能。北向挖潜渝满俄国际运输通道,加快推进郑万高铁、渝西高铁以及开州—城口—陕西安康等高速公路建设。

2.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建设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及T3B航站楼,研究布局新机场。优化国际客货运航线,扩大面向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权开放,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通达性。以港口枢纽为节点,加快建设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推动果园港区、西部物流园、渝北空港、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枢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涪陵龙头、万州新田、江津珞璜等集疏运铁路,完善产业园区至主要交通枢纽节点的集疏运货运通道。

3.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运营组织中心。加快推进两江新区、西部物流园、江北机场、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等物流信息建设。整合各运输方式物流信息资源,打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在多式联运方面实现“一次委托、全程服务、门到门交接”。完善沿线跨区域运营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沿线地区共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搭建通道管理运营平台,共同强化经贸互动、信息互通和通关一体化。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市外货物占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比重力争达到45%,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10条左右。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建成,重庆江北机场、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果园港区、公路物流基地基本具备信息整合和电子政务等功能。

通过3—5年时间,多向出渝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物流通道能力显著提升,铁路货运量占比明显提高,周边地区到重庆货物中转比例不断增加。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沿线物流运输组织效率显著提升,各环节间、各方式间、各行业间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统筹协调以及共建共享机制基本建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开放水平达到新高度。在物流基础设施完善、通道管理运营平台建设以及沿线地区经贸联动、信息互通、通关一体化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可借鉴的政策性成果。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试点单位。

重庆市交通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为核心的高效率城际客运,加快推动成达万等高速铁路建设,积极谋划重庆至乐山、重庆至广安等城际铁路。推动川渝道路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铜梁至安岳、江津至泸州、梁平至开江等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升级改造一批普通国省道。打造成渝地区水上大通道,加快推进嘉陵江利泽枢纽建设,提升涪江、渠江、小江等航道通过能力。打造川渝地区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港口体系,大力建设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积极发展水水中转,强化果园港区枢纽和集并功能。

2.推动运输服务便捷高效。开行重庆至成渝城市群公交化列车,推动形成铁路公交网。积极探索成渝地区公共交通一卡通,开行毗邻地区城际公交,推动公共交通一体化运营。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城市交通与城际交通的节点,建立绿色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建立智能交通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基地建设,强化自动驾驶、智慧高速、无人船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3.建立健全协同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跨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信息动态交换机制以及路政与运政许可协同机制,推动信息资源、指挥调度、执法管理、运营管理一体化。打造跨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布局一批安全高效、功能完善的水上应急救援基地和综合服务区,建立交界水域汛期联动机制。依托交通电子口岸平台,开放数据接口,建立多式联运公共信息数据交换机制,推动口岸运输一站式协同服务。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立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协调机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与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区际通道进一步畅通,开行13条毗邻地区跨区域城际公交,基本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在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城际公交开行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和经验。

通过3—5年时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基本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成渝两地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相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开行一批城市群公交列车、城际公交,建成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现代客运体系。基本实现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执法联动、路网协同。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法规政策、标准规范、创新发展、政务运行等协同水平大幅提升,并形成一系列相关政策性成果。

三、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

(一)试点单位。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推动站城一体化发展。以重庆东站为核心,统筹周边区域发展,积极推行TOD发展模式,推动一体化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实现枢纽与城市功能融合。

2.打造一流高铁枢纽。同步规划设计重庆东站站房和配套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优化配套轨道、长途客运、公交等设施布局,打造立体化分层衔接体系。完善重庆东站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间设施衔接,推动“四网”融合、无缝换乘、安检互认。

3.探索多主体协同建设管理机制。加强“路、地”协调,创新建设管理、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铁路、配套枢纽、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多主体一体化协同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城市配套交通设施与铁路站场同步高效投入和运营。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出台重庆东站片区相关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协同建设管理协调机制基本建立,铁路枢纽、城市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

通过3—5年时间,重庆东站枢纽体系基本建成,铁路站房和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同步建成、投入和一体化运营,枢纽内部衔接顺畅、安检互信。在大型综合客运枢纽投融资模式、“四网融合”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四、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

(一)试点单位。

重庆市交通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打造立体畅联的交通旅游设施。建设高品质旅游码头,以长嘉汇大景区等“两江四岸”核心区为重点,完善水上航线停靠点布局,制定码头及配套设施美化修缮标准,打造长江上游山水旅游文化。充分挖掘山城航运文化底蕴,加强航运历史文化和沿线人文景观的综合保护与开发。加快推动主城区“两江四岸”轨道交通、滨江步道、滨江骑行道、跨江大桥垂直升降梯、中运量交通系统建设,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

2.创新山水特色旅游交通产品。打造集日常通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高品质水上旅游交通体系,开行朝天门至九龙坡、朝天门至磁器口、朝天门至广阳岛等水上巴士航线,推动沿线景点“串珠成链”。深度挖掘和开发山城旅游和文化资源,推出重庆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长江全域游轮产品。以主城区“两江四岸”为核心,形成以轨道交通、旅游巴士、水上巴士、山城步道为主体的环游体系。

3.提升交旅融合服务品质。大力推动交通、旅游服务数据跨部门共享、融合、开放和综合利用,提升交通、旅游等跨部门协调联动效能和公共服务能力。开通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打造运游融合示范工程,构建“快进”“慢游”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大力推广移动支付,打造城市智能出行系统,推行便捷化、个性化“一站式”出行服务,实现公共交通“一码直达、全程诱导”。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水上客运体系基本建立,朝天门至九龙坡、朝天门至磁器口、弹子石至广阳岛等水上巴士航线常态化运行,水上旅游航线“两江四岸”109公里范围内景点覆盖率达到30%以上。

通过3—5年时间,山水城市交旅融合体系基本建成。寸滩游轮港口建设运营取得显著进展,港口、产业、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建成朝天门环形立体通道,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高品质旅游交通体系,水上旅游航线“两江四岸”109公里范围内景点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基本建成智能出行系统,乘客出行品质大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滨水旅游城市交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五、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

(一)试点单位。

重庆市交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推动城市核心区港口集约转型发展。加强港口岸线综合治理,整治非法码头,推进散小弱码头关停并转。推动主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货运码头货运功能全面退出,具备旅游资源、交通接驳良好的原货运码头转型为水上航线停靠点。推进重庆港洛碛作业区建设,集中承接主城区砂石散货运输功能。推动滨江岸线治理提升工程,加强“两江四岸”停泊船舶治理,推进公务船舶在储奇门、化龙桥、铜元局进行集中停靠,推动船舶污染物上岸处置。

2.推广清洁船舶示范应用。推广LNG动力船舶应用,推动货船、工程船等燃油动力系统改造为LNG动力系统,探索解决LNG动力船舶推广应用中存在的经济性、技术可靠性问题,加快推动涪陵、万州等LNG加注码头建设。探索推动电动船舶应用。推动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实现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

3.打造涪江智能美丽航道。加快建设双江枢纽,改造升级安居、渭沱等船闸通航设施,提升航道通过能力。推广生态友好型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并广泛应用于航道生态修复、设计施工养护。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建设船舶智能通讯系统,完善涪江航道电子航道图,形成规范高效的数字航道维护管理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主城区“两江四岸”核心区域货运码头功能全面退出,腾退九龙坡码头、新港码头、万发码头等28个货运码头岸线约10公里。在建和新建港口岸电设施建设达到100%。在集约利用港口资源、建设港口岸电设施、打造生态美丽航道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

通过3—5年时间,实现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高效转运处置,沿江港口岸线优化整合和转型发展基本完成,水上航线客运停靠点完成全面改造,城市滨江岸线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绿色交通廊道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政策成果。基本建成涪江智能美丽航道,建成涪江航道电子航道图,航道智能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客运码头岸电设施建设达到100%,改造和建设一批LNG动力船舶和LNG加注码头,LNG动力船舶等自主设计建造能力大幅增强,在全面推广LNG动力船舶、建设加注码头等领域形成相关政策和标准指引。

物流项目规划设计

推荐报告REPORT

3000+精品报告大全 »

Copyright © 1998-2024 前瞻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J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