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分享到:
 2016-05-23 15:27:48  来源:国务院 E1042

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

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经贸[2016]1104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5]200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委在委托研究机构评选的基础上,确定了天津、沈阳、哈尔滨、上海、南京、青岛、厦门、武汉、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郑州、保定、临沂、赣州、岳阳、义乌等20个城市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现将开展试点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试点工作要求

有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和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按照《通知》要求,扎实深入开展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完成《通知》提出的“探索和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制度法规,建立健全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物流效率的提升”等试点工作目标,最大限度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城市物流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突出创新重点

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和相关城市政府高度重视,依据《通知》要求,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方向,编制了《实施方案》,部分城市已研究形成了一批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委根据《通知》所列发展任务,结合20个入围城市提交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梳理提出了各城市试点的主要内容和六方面十七项重点创新事项(见附件),作为下一步工作中试点城市重点探索方向。

(一)加强城市物流规划等工作,突出发展战略创新。试点城市要加强顶层设计统领城市物流发展,立足城市产业发展和区位特点,统筹物流与三大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的关系,创新物流发展战略思路,正确把握发展方向,科学制定或完善发展规划,形成与国家战略相契合、与城市总体战略相融合的城市物流发展战略。

(二)推进城市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政策环境创新。试点城市要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物流创新发展,围绕现代物流发展的实际需要,立足简政放权和多部门统筹协调,创新体制机制设置和制度安排,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行之有效的政府管理手段和创新做法。

(三)完善城市重大物流设施布局建设,突出基础条件创新。试点城市要积极发挥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在引导和支持城市物流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围绕自身物流发展战略需要,科学设计和不断优化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及功能,创新重大物流设施建设模式,探索提高城市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的有效办法,夯实城市物流创新发展基础。

(四)推动专业物流领域发展,突出运行模式创新。试点城市要紧扣物流实际运行,围绕自身在发展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物流领域,例如多式联运、工业品物流、城市配送、冷链物流、农产品物流等,加大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管理政策设计,引导和促进专业物流领域获得创新突破发展,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实际运行创新成果,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五)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突出协作创新。试点城市要注重发挥城市带动功能,以建立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为目标,探索区域物流分工协作发展模式和协调推进机制,加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等的互联互通和功能共享,促进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

(六)培育物流企业发展,突出发展动力创新。试点城市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针对现代物流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互联网思维等开展供应链管理、优化物流资源配置等新特点和新需求,创新管理手段,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进行经营和服务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进一步培育创新动力。

三、加强工作组织

试点城市所在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推动试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试点城市人民政府作为试点工作的主体,要在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通知明确的若干创新方向,按照附后的创新任务分工安排,深入开展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组织、指导、督促城市相关工作单位切实完成好试点任务。我委将加强对创新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推动、政策协调和评估总结,统筹协调试点中遇到的跨区域、跨部门问题,加强经验交流和总结,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在研究物流行业政策的工作中,我委将注重甄选吸纳具有共性的创新政策,进一步推动全行业发展。

附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及具体分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年5月23日

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主要内容及具体分工

一、现代物流创新城市试点工作主要内容

1、天津市:一是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依托航运中心条件,聚集和整合区域物流要素资源,提升海铁等多式联运水平,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二是发挥自贸区优势,发展仓单质押、融资租赁等物流金融服务,加强线上线下联动,推动跨境电商物流发展,促进物流业态创新。三是围绕京津冀蔬菜、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一批专业化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全程标准化,打造京津冀1小时冷链配送圈。

2、沈阳市:一是推动以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为主导的多业联动发展,形成“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物流模式,推动信息系统建设、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一体化联动服务水平,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二是以沈阳综合保税区的提升发展为核心,以大连港、营口港、满洲里口岸为依托,整合拓展其它保税物流资源,构建设施高效衔接、枢纽快速转运、信息互联共享、设施服务标准统一的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体系。

3、哈尔滨市:一是加快集装箱中心站、综合保税区等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铁路和航空物流网络,推动对俄国际物流发展,吸引对俄跨境贸易货物集散,打造区域性对俄物流组织中心。二是依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加工等产业基础,发展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区域分拨和城市配送,构建安全、可追溯、绿色食品和粮食物流体系,打造绿色食品和粮食物流基地,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4、上海市:一是深化物流业开放改革、优化口岸物流环境,支持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发挥要素资源高度聚集优势,打造高端物流功能,提升全球物流资源配置能力。二是利用“长江经济带”战略龙头条件,促进区域物流资源整合与联动发展,提升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水平。三是促进物流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发展,以海空港枢纽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平台经济等为抓手,提升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四是推动城市配送和快递服务便捷、绿色、安全发展,提升物流业便民惠民服务水平。

5、南京市:一是利用区域航运中心发展条件,开展沿长江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建立长江上下游港口高效协同运作的物流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物流协同发展,支持长江经济带建设。二是围绕长江航运,着力推进铁水、公水、江海等多式联运发展,发挥枢纽节点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促进产业聚集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发展规划,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优化,探索有效落实规划的措施和经验。

6、青岛市:一是发挥港口优势,立足港站“双轮驱动”,完善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促进不同主体间信息互联共享,创新管理运作方3式,提升功能和增值服务,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二是立足制造业聚集基础,以供应链协同和模式创新为核心,丰富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内涵,增强物流服务与制造业信息、技术与标准衔接,优化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加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城市推动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

7、厦门市:一是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创新两岸航运物流合作机制,改善通关环境,打造两岸航运物流服务共享信息平台,发展两岸跨境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合作、厦台海运快件运输等服务,深化对台物流合作。二是立足海西经济区等,完善区域物流合作发展机制,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进海港和内陆港建设,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三是利用自贸试验区发展条件,建立运转高效的城市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创造有利政策环境,促进供应链物流管理等模式创新发展。

8、武汉市:一是利用内陆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优势条件,按照设施“无缝衔接”和运作“一票到底”的多式联运发展要求,强化枢纽节点衔接,推进铁路进港区、进园区等设施改造与建设,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提升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功能,创新推动多式联运发展。二是以武汉物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船舶交易服务中心等为主要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打造物流要素交易市场,创新物流资源整合模式。三是进一步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协调推进机制,提高城市推动物流发展能力。

9、广州市:一是构建珠江-西江江海联运网络,打通港口连接周边公路货运通道,形成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湘赣等铁水联运通道,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二是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三互),开展报关、征税、查验、放行通关全流程一体化作业,实现企业通过“单一窗口”一点接入、一次性递交格式化单证和电子信息,推动大通关物流管理机制创新。三是继续深化推动物流平台创新发展,推动信息化和标准化应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促进物流企业经营模式及业态创新。

10、深圳市:一是发挥珠三角经济中心城市优势,依托供应链总部企业聚集环境,鼓励供应链与新兴商业模式融合,促进供应链与其他产业创新联动,打造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二是深化深港物流合作发展,依托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加强深港航运与贸易增值服务合作,完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推动深港物流制度、物流政策、物流标准、物流通道的全面对接,与香港共建国际航运中心。三是发挥改革开放前沿优势,创新城市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物流企业活力。

11、重庆市:一是利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联结点条件,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完善国际物流平台功能,建设一体化通关体系,提升国际物流运营组织能力,开展国际物流互联互通合作,打造内陆重要国际物流枢纽。二是围绕铁水联运等发展需求,建设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平台,强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三5是发挥城市物流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完善城市物流发展体系,推动重大设施建设,优化总体布局。

12、成都市:一是发挥西南地区经济中心优势,围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以门户型国际航空枢纽、开放型国际铁路枢纽、立体型口岸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国际物流枢纽,创新推进物流枢纽建设,深化区域物流合作。二是进一步创新物流管理体制机制,推进简政放权、完善发展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全领域“负面清单”,完善物流政策体系,提升城市引领物流发展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城市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推动城市配送便捷、集约发展。

13、西安市:一是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依托综合保税区、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完善口岸功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国际物流枢纽港。二是依托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加快空港物流园区建设,完善航空货运物流网络,加强物流产业联动,促进临空产业聚集发展,打造航空物流枢纽。

14、乌鲁木齐市:一是发挥我国向西开放重要门户优势,加强国际物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保税物流、临空产业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发展,促进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聚集,形成面向中西亚和欧洲的重要国际物流枢纽。二是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节点条件,推动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全市物流资源,加强铁路、航空、公路物流的衔接,打造辐射全疆的重要物流组织中心。

15、郑州市:一是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契机,加强大通关6体系建设,完善口岸功能,依托国际铁路班列和航空物流运行,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打造国际物流枢纽。二是加强空港、陆港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物流网络,促进产业聚集,建设航空物流和陆港集装箱物流中心。三是依托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服务网络和保税物流中心等设施,着力推进跨境电商物流发展。

16、保定市:一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加快重大物流设施建设,加强区域间设施和功能衔接,着力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产业转移升级,促进京津冀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协同发展。二是依托传统实体市场,加强电子交易平台、快速高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物流辐射能级,加快商贸物流发展。三是围绕区域物流合作,在招商引资手段、物流企业工商管理、配送车辆跨区通行、用地占补平衡、企业融资等方面开展政策创新。

17、临沂市:一是发挥对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广覆盖物流网络优势,继续促进物流与商贸业联动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强化全国商贸物流组织中心地位。二是立足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基础条件,推动国际物流设施建设,加速融入全球物流服务网络,构建国内、国外一体化物流体系,支撑和引领国际化商贸发展。三是建立符合城市发展特征的物流体制机制,多部门高效统筹,形成政策合力,有序推进物流发展。

18、赣州市:一是利用长江经济带与珠三角经济区衔接节点,及珠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的辐射交叉点区位条件,积极建设无水港和海铁联运系统,畅通物流通道,促进物流与工矿等产业联动,7有效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二是建设一批重大冷链物流项目,开辟运行高效的农产品物流通道,以赣南脐橙等特色农产品为核心,打造冷链物流基地。三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地级城市通过加强战略规划,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有效政策体系等,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典型经验。

19、岳阳市:一是发挥湖南唯一临江口岸城市优势,加强港口物流设施和集疏运设施建设,推动铁水联运发展,有效配置区域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与临港产业联动发展。二是面向危化品供应链物流全过程,开展智慧、绿色、全程可控物流管理,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危化品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有效支持石化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创造良好设施基础和政策环境,推广北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0、义乌市:一是通过打造实体市场群等,实现商贸与物流的融合互动发展,探索县市区域发展商贸物流的新模式。二是利用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专线运输,构建辐射全国的专线运输网络,形成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干线物流组织枢纽。三是通过物流与实体商贸市场群、网上电子交易平台、跨境电子商务的融合互动发展,构建面向国际市场快速集散分拨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

见附表。

附表: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具体分工

物流项目规划设计

推荐报告REPORT

3000+精品报告大全 »

Copyright © 1998-2024 前瞻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J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