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渐成创业新常态 经济增长呈多元化态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国83%的省份达到预定目标,一些地方正从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据悉,在中关村,每年平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高达3000至4000家,平均每天都会“长”出10家企业。集群式的创新,代表了技术转化的最高水平。根据国际公认标准,评价区域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参考是创业水平,而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特征的创业模式,则代表了新经济业态的发展趋势。
技术跟着人走,人跟着市场走,渐成创业“新常态”,这也预示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更加多元化。
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商标注册量连续保持世界首位,版权、著作权等均创新高。今年1至10月,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PCT增长23%,尤其是中国居民在欧、美、日等地的专利申请,更增长了30%以上。
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中国企业面临着来自知识产权的考验。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