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改革指导意见将出 互联网+影响下出租车转型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向媒体透露,针对出租汽车行业的深化改革指导意见以及《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在制定当中,目前处于部门与行业听取意见的阶段,上述文件出台前将会依照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条新闻引起业内极大关注,随着出租车与互联网专车专项指导意见以及管理办法出台,目前出租车与专车火爆对峙的现象将得到解决。
长久以来,我国传统出租车行业就一直受到政府管制,出租车司机不但需要花高价购买经营许可权,而且在定价以及运行区域上要接受政府管制,作为补偿,政府则严禁其他人进入出租车行业。不过,在“互联网+”的强势影响下,打车软件平台涌现,其插手了互联网专车业务,并通过“四方协议”规避了法律制裁,近年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这使得政府对出租车的严密“保护”出现了“裂缝”。
与传统出租车相比,打车软件平台如滴滴快的、Uber、易到等提供的专车服务采用了互联网技术,更加方便市民叫车,而且这类专车往往有更好的乘坐体验(车型更好)以及更高的服务质量(司机素质高),在此优势下,专车得以迅速发展,并不断蚕食传统出租车行业,这引起出租车司机的愤怒,因此近期针对专车,出租车司机采取了罢工、围攻专车等方式对其制裁。
不过,传统出租车市场供不应求是专车兴起的主因,在很多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段,市民往往叫车难。数据统计,我国平均一天约有5000万人叫车,其中仅有3000万人能成功坐上车。出租车数量增速过慢导致了市民出行困难。以北京为例,过去十年北京流动人口增长了约为1000万人,目前北京市人口为3000万人,而过去十年间北京出租车数量一致保持在6万辆,出租车企业则为200余家,这意味着在北京500人将共用一台出租车。
出租车市场发展困境可见一斑。在互联网的大势下出租车行业不应一味抵制专车,而是需要通过转型升级适应时代发展。以专车为借鉴对象,传统出租车行业转型有以下手段:首先,引入打车软件平台,用以代替传统的电召平台,前者的影响力显然更大,且更智能,因而能帮助司机快速接单;其次,改进汽车外观与车内环境,改善乘坐体验;最后,降低行业“份子钱”,改善司机待遇,并且提高司机的服务质量,这有利于改善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效率与服务水平,从而与专车竞争。
p0q0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