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煤炭需求中长期是0增长

分享到:
 2018-04-09 11:26:1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1702G0

 2017年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回顾

2017年煤价维持高位震荡,在2016年下半年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上,总体价格表现好于2017年初市场预期。截止到2017年年底,动力煤代表煤种大同南郊弱粘煤的产地价格收报455元/吨,同比上涨2.25%,2017年全年均价452.24元/吨,同比上涨52.06%;焦煤代表煤种吕梁4号焦煤的产地价格收报830元/吨,相比年初小幅下跌9.78%,但全年均价839.元/吨,同比上涨69.84%;

而2016年价格涨幅滞后的无烟块煤在2017年下半年连续上涨,代表煤种晋城无烟中块收报1270元/吨,同比上涨了49.41%,全年均价975.60元/吨,同比上涨44.35%;即三大煤种产地价格中枢均有大幅上涨。港口价格方面,秦港动力末煤Q5500平仓价收报702元/吨,同比上涨14.89%,全年均价638.25元/吨,同比上涨34.39%;京唐港山西产主焦煤收报1600元/吨,同比微跌8.57%,但全年均价1554.78元/吨,同比大涨60.43%。

2018年1-2月中国原煤产量统计显示,2018年1-2月中国原煤累计产量为51628.5万吨,累计增长5.7%。

煤炭行业需求有望超预期,供应释放有限

当前煤炭需求处于旺季,6 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约75 万吨,较12 月初和11 月初分别增加15%/43%。向前看,宏观经济向好带来需求改善,煤炭需求端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

11 月份全国原煤产量为3.0 亿吨,同比下降2.7%,环比上升5.8%,低于2015 年11 月的3.2 亿吨以及2011-2015 年11 月份平均产量的3.3 亿吨,供应释放仍然有限。截至2017年6 月底全国建设煤矿已建成、进入联合试运转的产能约3.7 亿吨,其中新增产能约3.1亿吨,但具体进度及带来增量的时间点仍具有不确定性。

原煤当月产量

原煤当月产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产能总量依然过剩,但有效产能已趋于合理

我国2013-2016年煤炭消费量分别为42.44亿吨、41.16亿吨、39.70亿吨、37.84亿吨,其中进口煤净量在2-3亿吨/年之间,据此分析,我国51-52亿吨/年的产能总量仍然过剩严重,但2016年以来随着非法产能的退出,以及我国煤炭”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原煤产量39亿吨/年的总目标来看,目前合法有效产能39.1亿吨已经基本合理,甚至是偏低的,未来去产能更应该坚持增减挂钩,同时加大优质产能投放,防止煤炭供应不足。

煤炭消费结构有所调整,化工及其他行业耗煤增速较快

煤炭消费结构作为我国传统的上游资源品,我国的煤炭消费量一直以来都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40亿吨体量级别),总消费量在达到2013年44.2亿吨的高点后开始逐年下滑,至2016年已降至37亿吨的水平。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前10月全国煤炭消费量约32.6亿吨,同比增长3.7%。综合来考虑11、12月份下游限产等情况后,我们预计2017年煤炭消耗总量将达到38.14亿吨,同比增长0.82%。煤炭消耗量在连续下跌三年后企稳回升。我国煤炭消耗结构主要由火电、冶金、建材、化工、供热及其他行业耗煤六大板块组成,截止2017年10月底其分别占煤炭消耗量的49%、18%、8%、5%、6%和14%,火电及冶金耗煤逐渐企稳回升,而化工及其他行业耗煤增速较快。

煤炭消费结构

煤炭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长期煤炭需求测算

2016年到2030年,预计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由62%下降至45%,煤炭消费量27亿吨标准煤,0增长。

根据测算,2016到2030年,煤炭消费量增长率为0。2030年煤炭消费量27亿吨标准煤(60亿吨标煤*45%占比=27亿吨,与 2016年相等 43.5吨标煤*62%占比=27亿吨),而原油消费量增长50%左右,天然气 223%,非化石能源 107%。按照16年43.5亿吨标准煤计算,未来 14年,总体能源消费增加不超过 38%,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不超过2.3%。在能源消费量年均2.3%的较高增长下,煤炭的消费量在未来14年是0增长。

鉴于煤炭需求中长期是0增长,未来要保持供应稳定,中长期不能再有明显增长了。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报告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判断煤炭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二次创业”阶段,“精准预判煤炭行业未来发展方向”!采用与国际同步的价格弹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类推法,辅之以基...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48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