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9年中国大豆行业市场分析:实行大豆振兴计划,四大发展路径合力推动振兴

分享到:
 2019-05-08 15:48:19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575G0

解决大豆供需问题迫在眉睫

大豆是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也是健康的食用植物油资源。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然而2018年,国产大豆遭受牵连,解决大豆供需问题迫在眉睫。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强大豆优势区生产能力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国产大豆有效供给,加快构建以粮豆轮作模式为主导的绿色种植制度,逐步形成国内农业种植结构与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动态衔接调整的格局。

2019年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累计超1600万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逐渐增长,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9553万吨,同比增长13.8%,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2018年2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明显增长,2018年3-4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下降。2019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491.7万吨,同比下降13.2%。2019年1-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为1675万吨,同比下降14.4%。

在进口金额方面,2014年-2016年中国大豆进口金额下降,下降15.64%。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金额回升,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金额再次下降。2018年2-4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金额逐渐下降,2019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金额为2009.2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6%。2019年1-3月中国大豆进口金额为4960.7百万美元,同比下降6.9%。

2018-2019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金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2019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金额统计及增长情况2018-2019年3月中国大豆进口量、金额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整体规划 振兴目标

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国内大豆生产实现“扩面、增产、提质、绿色”的目标。

一是扩大面积。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到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达到本世纪以来最高水平。

二是提高单产。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到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逐步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

三是提升品质。到2020年,国产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再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或超过世界大豆主产国平均水平。

四是绿色发展。全国大豆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到2022年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发展定位

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一是发挥国产大豆优势。适应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优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二是构建绿色种植制度。同步推进大豆恢复发展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大豆茬口优势,建立合理轮作制度。三是提升大豆自给水平,在增加大豆供给能力的同时,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引导居民健康消费食用油

力争到2020年,大豆自给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大豆自给水平再提高1个百分点。

重点区域

做大做强东北和黄淮海优势产区,稳定西南间套作产区。东北春播区,继续巩固玉米非优势区结构调整,适当调减低产低质低效和地下水超采区的水稻种植,扩大大豆生产,推行大豆与玉米等作物合理轮作。黄准海夏播区,因地制宜推行麦豆两熟轮作种植模式,将低质低效区玉米改种耐旱耐瘠薄的大豆,推广高产、高白优质食用大豆品种。西南间套作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间套作模式,发展优质食用大豆。

实现路径:四大发展路径形成振兴合力

通过政策、科技、投入等措施,形成推动大豆振兴的合力。

一是调整优化补贴政策扩面积。统筹用好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完善生产者补贴和轮作休耕补贴政策,平衡作物间种植收益,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

二是依靠科技创新提单产。加快推广生产上苗头性的高产品种,集成配套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同时加快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提升大豆良种繁育能力,释放大豆单产潜能。

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抗风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大豆主产区倾斜,尽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生产基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四是发展订单生产促产销对接。组织大豆加工企业与大豆主产县签订生产订单,根据企业要求,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企业实行优质优价收购。

振兴大豆行业重点任务分析

——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统筹安排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平衡玉米大豆植收益,合理确定玉米大豆具体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加强与财政部沟通,及早明确2019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于春节前后向社会公布,释放政策信号,便于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2、完善耕地轮作试点补助政策

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适当调整实施区域。将东北地区轮作试点补助逐步退坡,将黃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纳入试点范围。2019年,东北地区第一批退出的500万亩轮作面积,一部分安排在黄淮海地区,开展夏玉米改种夏大豆;另一部分安排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稻与油菜轮作。

3、加快大豆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建设1亿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将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大豆生产保护区倾斜,改善大豆生产基础条件,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东北地区大豆播期易受旱影响出苗的问题,加强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能力。

4、加大大豆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

实施大豆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大大豆育种创新投入,加快培育高产高油高蛋白、耐密多抗宜机收的大豆新品种。争取扩大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范围,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扩繁。推动实施品种后奖励政策,提升育种主体积极性。推进转基因大豆新品硏发和产业化研究。

5、加快新成果新装备推广应用

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将大豆主产县作为攻关主战场,加快大豆新成果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联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大豆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

加大大豆耕种收等环节机具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推广先进适用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豆生产科技水平。

6、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2019年,在东北黄淮海、西南地区,选择30个大豆面积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开展整建制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重点推广垄三栽、大垄密、窄行密植、麦后免耕覆秸精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增产增效技术,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创建县大豆耕种收机械化率基本达到100%。在东北地区创建一批亩产过150公斤、黄淮海地区亩产过200公斤的大豆高产县,在西南地区创建批玉米亩产过500公斤、大豆亩产过100公斤的“双高产”典型县。

大豆“突围”

2019年,政策明确增加1000万亩大豆,有关方面已在提早布局。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主要提到以下几点:

扩大大豆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

主要通过种植模式和水稻、玉米等的种植结构调整来增加大豆面积。

优化补贴政策扩面积,平衡作物种植收益,调动种植大豆积极性,统筹安排东北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于春节前后向社会公布2019年补贴政策!

把握三大发展良机

2019年,中国大豆将会有3个发展良机值得重点把握。

机会一:大豆补贴上涨,国家扶持加码

2019年1月提出要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传统大豆种植区实施新的大豆振兴计划。另据媒体报道,中国中部的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省已下令农民将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一倍以上,河南省政府表示,将“积极引导”农民将大豆种植面积扩大50万亩。

从2018年补贴数据来看,2018年大豆补贴增加,高达320元每亩,东北地区2019年大豆种植面积大概率增加。而玉米补贴则处在下降态势,那么2019年大豆补贴必定会持续增加。

机会二:国产大豆还有进步空间,产业化进度或加快

随着2019年土地流转的力度加快,土地集中化推进将会成为时代的特点。因此,面对土地政策激励下,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增加,为大豆种植规模化提供了良机。

机会三:国产大豆市场需求或改善

大豆的关键不是大豆油,而是饲料的原材料。其中,豆粕,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

由于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仅2017年我国饲料消耗1.05亿吨蛋白类原料中,豆粕就占7230万吨。另据调查显示,2018全国非洲猪瘟疫情62%是使用相关的泔水喂养,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全面禁止泔水喂猪,违法者将会重罚。

此举,也为饲料行业带来发展良机,而作为饲料来源的大豆同样存在市场需求红利。

2019年,国产大豆虽然还没有实力和机会和进口大豆相抗衡。但是逐步提高自己的实力,而对于农民而言,在振兴国产大豆的同时还能够适当提高种植效益,也是极好的。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大豆加工行业的生产与发展;大豆加工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大豆加工行业的市场需求特征;大豆加工行业的进出口市场;大豆加工行业的竞争格局、...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9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