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服务热线400-068-7188

2019年中国乘用车行业市场分析:六大领域保持核心竞争力,商业化将影响未来

分享到:
 2019-05-05 15:03:46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E2319G0

2018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回顾

2018年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减少3%,首次负增长;乘用车销量2371万辆,同比减少4%。国金证券新能源与汽车研究中心分析师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1、我国经济增速近年来逐步放缓,可支配收入增速不及以往,而汽车作为单价较高的可选消费品,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对减弱。

2、2015年10月起国家开始实施购置税优惠政策,2017年起逐步退坡,2018年起完全退出。消费者为节省购车费用从而提前完成购车,从而透支2018年部分销量。

3、高铁网约车交通出行领域更多可替代品的出现,削弱了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需求。

在购置税政策刺激后申万乘用车指数自2015年下半年起逐步下滑;2018年下半年乘用车销量同比负增长逐步扩大,板块指数进一步下探。

市场需求不足,板块景气度下滑,乘用车板块估值水平持续下探,已经处于近年来底部。基金持仓目前也处于低位。

2019年初中国乘用车市场出现了什么变化?

下游需求不振,车企自2018年中期就已开始逐步减产,但年末冲量动力促使车厂加大向终端渠道压货;进入2019年,需求仍然不明显,且国六标准逐步临近,使得厂家开始对车型进行调整,继续减少生产、批发环节活动,而经销商库存压力仍然保持高位。

多数车企未能完成2018年初设立的全年销售目标。进入新年后,厂商对2019年销售目标的设立更为谨慎,大多选择维持甚至下调目标。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中国乘用车销量221.74万辆,环比增长9.8%,同比下滑19.2%。累计方面,2018年1-12月中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235.06万辆,同比下滑5.8%。进入2019年,

2019年3月,中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09万辆和201.9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83.3%和65.6%,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和6.9%,降幅仍大于汽车总体,但是降幅明显收窄。

累计方面,2019年1-3月中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2.7万辆和526.3万辆,产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2.4%和13.7%。降幅比1-2月分别缩小4.4和3.8个百分点。

2018-2019年3月中国乘用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2018-2019年3月中国乘用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2018-2019年3月中国乘用车产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全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65%、1.08%、3.58%,吉利汽车净利润增长18.05%。在市场整体低迷背景下,国内龙头车企业绩保持稳健,估值水平也得到一定修复。

2019年1月以来乘用车板块指数明显回升,板块估值也有所修复。

部分品牌2018年销量完成情况及2019年目标分析情况

部分品牌2018年销量完成情况及2019年目标分析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乘用车行业如何发展?——六大领域保持核心竞争力

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居民对汽车需求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预计10年内保有量天花板在3.9亿辆左右。

个税改革正式实施,有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并可能在实施后一年左右的2019年下半年开始对乘用车市场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但在单一政策下,预计拉动规模相对有限。

从历史经验看,2019年作为购置税优惠政策实施后的第二年,政策导致的透支效应预计进一步减弱,并将出现与2012年初类似的拐点,月销量同比增速有望逐步回升。

2019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促进内需、稳定汽车消费。发改委等部委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推出六项具体方案,意在促进汽车消费平稳增长。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式落地,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并引导行业发展方向。

上半年乘用车市场仍然将受到低需求、高库存压力,外加前期基数相对较高,预计销量继续承压。下半年受到个税改革、购置税优惠政策透支效应消退等影响,车企调节产能、终端促销去库存,预计月销量有望逐步恢复。全年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2%左右。

国内汽车消费逐步从扩量向提质转变,低增速和高质化发展成为行业新常态,整车厂需要加大投入,在六大领域内保持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1、体系建设:海外主流车企已经在几十年甚至百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建立起一套涵盖汽车开发、生产、销售全流程的全套体系,健全的体系是对产品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随着市场发展模式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国内车企也在逐步跟进自身的体系建设,成为车企长期竞争力的体现。

2、模块化平台:模块化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主流大型车企的主要生产方式,帮助车企在日益严峻的市场中提升整体竞争力、有效的降低开发成本、拓展车型。

国内自主品牌过去主要使用海外车企的旧车型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当前市场竞争加剧,合资车企加速推进产品投放,且已经普遍采用模块化生产,对自主品牌以往的造车模式形成了挑战。模块化平台建设在研发成本和时间上有着明显优势,未来将成为车企主要的造车模式。

3、高端化产品:国内汽车市场爆发发展的时代已经逐步过去,未来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而消费者对品质的追求将催生更多高端产品需求。

以往自主品牌通过高性价比在10万元以下市场站稳脚跟,通过多年产销经验迅速提升了自身造车实力,并培养了大量基础用户。但随着用户需求发生转变,10-20万元的升级市场已不容忽视,高端化探索将成为自主品牌保留客群、提升自身形象的主要途径。

4、电动化: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整体遇冷之时一枝独秀,贡献了主要增量。抓住新能源发展机遇,已经成为自主品牌缩小与合资品牌差距的重要战略路径。

从技术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结构较传统燃油车更为简单,国内三电系统与国外相比技术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使得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技术差距大幅缩小。自主品牌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销量占比超过95%,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市场优势。

5、全球化: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工业体系,海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乘用车市场保持高增速,2018年乘用车市场中巴西、越南、俄罗斯销量同比增长14%、31%、13%,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成为了国内车企出口的重要引擎,加速海外布局。2018年全年全国共出口乘用车75.8万辆,同比增长19%。海外出口市场规模正在稳步扩大,有望成为国内整车企业下一个主要竞争市场。

6、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变近百年来人类出行模式,未来市场机遇大,L3级别有望逐步成为汽车标配,逐步向L4级别商业化拓展。

我国市场对汽车电动化、共享化以及自动化接受程度更高,产业投入大,我们预计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占整体出行里程的40%以上。智能化可使得汽车共享更易实现,大幅提升乘用车利用率,实现更多更有效使用场景。目前在ADAS基础上,L2到L3级别自动驾驶已经逐渐成为新车型的标配,产生大量新增需求;L4到L5级别的完全自动驾驶也在逐步成熟中,一旦商业化将影响未来。

除了长期核心竞争力外,车企处于何种产品周期决定车企短期内的发展状态。从过去经验来看,进入强势产品周期车企产品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提升,有望在行业内获得超额收益。

相关深度报告 REPORTS

2024-2029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4-2029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汽车整车制造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汽车整车制造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汽车整车制造...

查看详情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p25q0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产业咨询领导者,专业提供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升级转型、产业园区规划、可行性报告等领域解决方案,扫一扫关注。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报告库

研究员周关注榜

 
在线咨询
×
在线咨询

项目热线 0755-33015070

关注我们
前瞻网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意见反馈

×
J